据报道,在福建侨乡宁德古田县闽江畔的一个山村小镇北二里处,有一座蓝田书院。据考证,蓝田书院建于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是八闽最早的书院之一,后毁于兵火。
2009年,古田县成立蓝田书院理事会筹备重修。项目负责人吴小龙说,重建的蓝田书院分三个层次,包括旁边的木字亭、回心阁,基本都是宋代的风格,力求仿建逼真,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真实面貌。
书院在宋乾道二年(1166年)由杉洋肇基者余仁椿后人余端卿发起重 建。南宋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应邀前来讲学,并题“蓝田书院”四大字勒于石。从此,蓝田书院名耀八闽,后人为之立墨迹亭纪 念。当年学子云集,盛极一时,蓍名的“朱子十八门人”就是此时形成,并为蓝田书院奠定了丰厚的文化沉淀。
蓝田书院历宋、元、明、清、民国多次修葺重建。民国十四年,占地已达941平方米,规模恢宏,历代名人学者造访不绝。但令人遗憾的是,文玩,蓝田书院在1975年12月的一场大火中被烧毁,文玩,留下的只有朱熹亲书的“蓝田书院”四个大字的石碑。
新书院建于杉洋镇北,距原址不远,占地面积580多平方米,工程建筑总面积是980平方米,总投资300万元人民币,规模与原书院相当。此处山清水秀,有“凤林栖霞、狮岩积雪、象峰夕照、马首嘶风、古洞流云、天池引月、一线洞天、云梯接汉”合称的蓝田八景及闻名的三井瀑布;当地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朱子一日教九斋”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