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堂(2009年发现的房屋)和后堂

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考古队在定安明代县衙所在地进行考古挖掘时,文玩,首次发现了定安明代县衙大堂遗址。据悉,这是海南省所发现的为数不多、规模较大的明代县衙大堂地基

昨天上午在老城区定安老县衙所在地看到,十几名考古人员和挖掘工人正在进行细心的发掘工作,至纯天珠几个圆形的石柱础、一些青石板已从土层中冒出了轮廓,文玩,房屋整体规模、布局脉络清晰可见

据《定安县志》记载,定安老县衙建于明洪武3年(1370年),县衙至今已有630多年。2009年,定安县有关部门发现了老县衙残留建筑,初步认定该房屋的基础建于明朝,屋架是清朝晚期修建的。有关人士对于老县衙的存在多有疑虑,因为在老县衙周围并没有发现大堂和后堂的痕迹。

为了能了解老县衙所在地是否存在大堂,今年7月8日,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考古队开始对定安老县衙进行考古挖掘,结果发现了明代老县衙大堂地基。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考古队队长王明忠介绍,经过挖掘,发现的地基为明代县衙大堂地基,通过地基可以清楚地看出当年大堂的明间和次间,而且大堂规模较大,在大堂地基内发现了3个比较大的石柱础,大堂的正前方发现了4个石柱础以及5级台阶。

定安县博物馆馆长苏逊说,通过考古挖掘,可以看出当时的县衙规模很大,老县衙应该为三居室,分为前堂即大堂,次堂(2009年发现的房屋)和后堂。

王明忠表示,定安明代县衙大堂地基是海南考古界的重大发现,为了解古县衙建筑风格及定安老县衙的修旧如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前,定安县政府已决定在老县衙所在地修建老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