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大同云冈窟顶再次发现北魏至辽金佛教寺院遗址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11 19:13 我要评论( )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以开凿于北魏的大型佛教石窟著名于世,是我国第一批国保单位,2001年又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山西省文物局和大同市文物局安排下,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牵头,云冈石窟研究院和大同市考古研究所配合,组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以开凿于北魏的大型佛教石窟著名于世,是我国第一批国保单位,2001年又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山西省文物局和大同市文物局安排下,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牵头,云冈石窟研究院和大同市考古研究所配合,组成云冈联合考古队。根据国家文物局和专家组意见,连续数年在云冈窟顶做遗址调查和发掘。2010年,云冈联合考古队在山顶试验区(一区)南部(33窟以西)发掘一处较完整的北魏佛教寺院遗址发现塔基、前廊后室的北房、东房和西房等。印证了《水经注》描写云冈石窟当年“山堂水殿,烟寺相望”的雄大气象。在去年工作基础上,今年又在云冈窟顶八字墙以东发掘一处北魏至辽金的建筑遗址。发掘工作始于今年4月,先期用RTK测绘仪按照大地坐标测量布方,保证了与其他学科的对接和相互使用;还做了窟顶工地南部边缘的安全保护矮墙。随后由南至北开10米×10米的探方50个进行发掘,10月底发掘基本结束。连同探沟,发掘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具体位置在云冈石窟五窟和六窟顶部。

今年发掘出土的依然是一个佛教寺院遗址,地层分现代层、明清层、辽金层和北魏文化层。发现的主要遗迹有塔基、石柱础、铸造井台、熔铁炉、灰坑、水井、建筑遗迹等。

出土遗迹全貌

塔基位于遗址最南部,平面呈正八角形,塔基和踏道用片石垒砌而成。塔基南北长22.1米,东西长21.8米,高0.1~5.58米。在八边形塔基内,包着一个近方形的夯土塔心,夯土塔心为方形阶梯状,分两个阶梯。第一阶梯的夯土塔心南北长14米,东西宽13.3米,高0—0.6米。第二阶梯的夯土塔心南北长9米,东西长9米,砌石高0~1.1米,外抹2厘米厚草拌泥。砌石内夯土的夯层厚0.12米。根据观察,中部方形夯土塔心应是北魏遗迹,外围以石块砌成的八角形状,当为辽金扩充补建,补建时改变了北魏方形塔身的形状。塔基西北角有踏道一条,呈东西走向,长16.3米,宽2.8米,高0~3米。建造时间晚于八角形塔身。该塔残高5.58米,塔心是夯土,证明这是一座北魏至辽金的实心塔。石柱础位于塔基东北,共在第4层下发现北魏石柱础3个,均在一个平面,上半部为覆盆形状,下半部为方形。其中,Z1直径为0.55米,柱洞直径为0.1米,深0.08米;Z2直径为0.7米,柱洞直径为0.12 米,深0.1米;Z3直径为0.6米,柱洞直径为0.1米,深0.8米。Z1和Z2为正东西向排列,边缘对边缘相距2.7米,贵州文玩,Z1和Z3为南北向排列,相距5.4米。
  
辽金铸造工场位于塔基北部,有辽金铸造井台和30座熔铁炉遗迹。铸造井台很特殊,为地穴式。东西长3.5米,南北长3.5米,深2.4米,西北和东南各有一条路进入,地穴内有一个圆形台面,直径2.2米,高0.2米,边缘凸起2厘米高,里面和台面抹0.2厘米厚白灰皮;圆形台中间有一个用土坯垒砌而成的模型内圈,口小底大,底部有灰烬和烟熏痕迹,底部有四个方孔通向作坊四角,和用筒瓦扣制而成的管道相连,四条管道分别斜向伸出地面。作坊四壁底部抹有草拌泥,并且被烤成红色烧结面。发掘时,这里还有许多坩埚残片。

30个熔铁炉环绕分布在铸造井台周围,平面呈长方圆角形,炉壁烧成黑色乳钉状。以炉2003为例:长1.15米,宽0.5米,深0.4米;鼓风口在炼炉西北处,口径8厘米,鼓风口前有两个用土坯垒砌而成的长方形坑,应为安装固定风箱的基础,长0.95米,宽0.35米,深0.06米。有的熔铁炉内有铁渣,坩埚碎片等。由坩埚碎片推析,至少上百个坩埚才能有如此多的碎片。

水井位于遗址中部铸造遗迹西北处,平面呈圆形,井壁用片石和凿过的弧形石块垒砌而成,直径1.55米,深13米多,井壁内外围填充物只有辽金器物残片,不见北魏器物残片,故推断该井时代为辽金。

建筑遗迹位于遗址北部,平面呈“拐角”形。南北残长4.45~5.85米,东西宽1.15~4.1米。东侧南北向竖砌两层辽金长条砖,内平铺东西向辽金长条砖,西侧也竖砌两层辽金长条砖,之西平铺方砖,叠压在方砖西侧之上4厘米南北向平砌长条砖,向西拐北侧平铺长条半砖。砖长39厘米,宽19.5厘米,厚 7.5厘米,背面饰七条沟纹;方砖:39×39厘米,厚7.5厘米。时代为辽金。

灰坑354座:平面形状有圆形袋状、长方形、方形、不规则形状,时代为现代至辽金。

出土遗物有辽金时期的陶罐、瓷碗、瓷罐、兽面瓦当、板瓦、滴水等,北魏时期的“传祚无穷”、“富贵万岁”瓦当残片、陶片、石构件、筒瓦板瓦残片、石雕佛像残块和陶塑佛像残块等。

对今年考古成果的几点认识

1. 遗址性质:遗址有塔基、佛像残块等,应该是一个佛教寺院遗址。

2. 时代:遗迹和遗物主要是北魏辽金,如塔心为北魏夯土,形状平面近方形,具有北魏特征,此外还有北魏柱础、瓦当、板瓦、筒瓦等;时代属于辽金的遗迹和遗物有:塔心夯土以外石块砌成的塔基,平面为正八角形,具有鲜明的辽代特征,还有铸造井台、熔铁炉、水井以及辽金琉璃瓦和建筑构件等。就北魏遗物看,时代也在迁都前,与去年发现的一区北魏寺院遗址年代相近。就大同地区而言,至纯天珠,现已发现北魏塔基四座,北魏塔图像数十个,北魏塔平面均为方形,在河北、河南、辽宁发现的北魏塔也是方形;而辽金塔平面多为八边形,实物有应县木塔、灵丘觉山寺辽塔等,内蒙古 和东北辽塔也多为平面八角形。

3. 铸造工场的发现很有意义,它与辽金寺院建设有密切关系。30个熔铁炉环绕铸造井台,井台低于地面,这种布局以前没有见过,但是在《天工开物》中有相关记载,《天工开物·冶铸篇》说:“凡造万钧钟与铸鼎法同。掘坑深丈几尺,燥筑其中如房舍,埏泥作模骨。其模 骨用石灰三合土筑,不使有丝毫隙拆。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油蜡份两, 油居什八,蜡居什二。其上高蔽抵晴雨(夏月不可为,油不冻结)。油蜡墁定,然后雕 镂书文物象,丝发成就。然后舂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涂墁以渐,而加厚至数寸。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灸化其中油蜡,从口上孔隙熔流净尽,则其中空处即钟鼎托 体之区也。凡油蜡一斤虚位,填铜十斤,文玩,塑油时尽油十斤,则备铜百斤以俟之。中即空 净,即议熔铜。凡火铜至万钧,非手足所能驱使。四面筑炉,四面泥作槽道,其道上口 承接炉中,下口斜低,以就钟鼎入铜孔,槽旁一齐红炭炽围,洪炉熔化时,决开槽梗(先 泥土为梗塞住),一齐如水横流,从槽道中枧注而下,钟鼎成矣。凡万钧铁钟与炉、釜,其法皆同,而塑法则由人省啬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大同出土明代文物“石马”

    大同出土明代文物“石马”

    2019-01-30 18:34

  • 大同北魏石雕方砚:传世的同时代最精美代表器物

    大同北魏石雕方砚:传世的同时代最精美代表器物

    2019-01-29 04:12

  • 东小城在几年前得以重建保护

    东小城在几年前得以重建保护

    2019-01-26 08:46

  •  据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介绍

    2019-01-24 15:24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