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下浩发现一座古墓,墓身上有十分精美的石雕,横的一排是很多石像,呈作揖鞠躬状,还有的人形雕像挑着东西行走,有的还牵着马匹。
被黄土覆盖的古墓,一个个华丽的石雕在泥土中若隐若现,考古人员显得镇静而难掩兴奋:这个阵仗不小的古墓里,究竟有些什么?昨天上午8点,大墓开启。
第一个墓室打开,里面是空的
我们赶到古墓发掘现场。经过重庆考古所工作人员清理,古墓轮廓又清晰了许多。
右侧墓室竟是空的,工作人员又试图开启左侧墓室
墓身上的精美石雕
现场工作人员开启这两个墓室,发现里面都是空的
工人正用挖掘机将墓穴上的石条吊起
墓穴内部空无一物
“这个墓一共有三个墓室。”考古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现在显露在外的是中间的墓室,基本完好,上面还有副对联,字迹已模糊不清。
挖掘机(测算好距墓室距离,挖机探土深度有要求)和工人准备开始打开第一个位于左边的墓室。
几名工人用钢钎开撬拱形墓室。墓室拱形外面有一层平滑的东西,是糯米与石灰。
“这种混合物,会使得墓室密封较好,不易渗水,也十分牢实。”工作人员指挥工人们开始撬条石。每个墓室顶都用5块整块的条石砌成。
4名工人勉强撬开一头,一股生石灰的味道迎面扑来。“每块条石重约1000多斤。”工作人员说,这么长而且完好的石块,每块石头间的缝隙十分平整,在古代,有这种技术的工匠也非一般人家能请得起。
很快,第一个墓室打开,里面是空的。考古工作人员若有所思:墓室怎么会修成这样,好奇怪。
第二个墓室打开,还是什么都没有
“继续开启第二个墓室。”按照古代的埋葬惯例,埋在右边的应该是女性。
我们也提到,从残存的墓碑上,看得出处处体现母性,这个墓家应该是女强人之家。
挖掘机很快就打开了墓室的盖子,贵州文玩,还是什么都没有!
全场哗然。考古工作人员有些不甘心,跳下墓室,转了一圈,喊来几个工人,下达指令:往下挖!
考古人员说,古代曾有这种埋葬法,有些大户人家担心死后被盗墓,上面修空墓,而埋葬自己的墓则在这个空墓的下面——这个墓外观、墙壁都是好的,墓穴底部却没有铺底,只有黄土,更加重了这种怀疑。
大家继续往下挖。挖了大约30厘米,墓壁下的黄土已经显现,而墓底还是黄泥,工作人员才叫停,看来已经没有东西了。
而围观的人似乎也看到这座古墓的很多蹊跷,怎么是这样——上面密封完好,棺盖条石严丝合缝,怎么没有东西?
大手笔修的墓舍不得建墓底?
“这就是最奇怪的地方。”工作人员手撑住额头,陷入沉思。
长期居住在此的73岁老人张毅告诉我们,发现墓地这一带,小地名叫观山坡,离江不远。张毅记得,小时候搬来这里时,曾见过这座古墓。墓地很大,从外开始有个五六平方米的坝子,上面还有栏杆和很多小石狮子。正中是个石牌坊,有很多雕花和壁画。
“这就更奇怪了。”考古工作人员说,因为一般修墓,都是先修墓底,然后在墓底上面修建墓室。可是,这座古墓四周修建得这么大气,却连墓底都没有,全是黄土!
古墓正面惊现盗洞
“把两面的泥土都清理干净。”工作人员一边指挥,一边摸着墓室,十分干燥,没有积水,也没有苔藓。墓室的密封比较到位。就在清理完墓端头时,一名工人惊呼:咦,这个墓里面怎么有个铁风扇的扇叶?
大家一阵哄笑:原来清代早期的人们都是用电风扇了?
清理完泥土,一个大洞显现眼前。“清中早期的墓都是修好后,在墓室的前方留一个方孔,人死后从方孔将棺材推入,然后再用石块或者其他东西封闭墓室。而这个洞口不规则,估计被人为破坏,而发现的铁皮风扇,估计是盗墓贼挖掘时使用的。”
两边的墓室都有相同的痕迹,经鉴定,上面的痕迹都是近代所为。而墓的时间大约是清代中早期。
墓室为何不埋人?
对于这个双室墓的考古基本结束,但疑问还很多。
为什么墓室内没人?工作人员给出了几种说法: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古墓没有后人。第一,至纯天珠,搬家了。考古工作人员说,估计墓室以前埋有人,但是可能家族搬迁,后来把棺材迁走了,但这种推测也有局限,文玩,因为墓没有墓底板。
第二种推测就是,墓在修建中途遇到变故。根据修墓的时间推测,当时重庆的商人曾有次集体往外搬迁,原因不详。墓修建一半后,墓主人也急匆匆弃墓而去。
“究竟是遇到了什么难题非得搬走?让人无法想通。”考古工作人员叹息道。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墓修好后,发现有个墓室渗水。这一点,我们在右墓室看到,有细小的树根从墓底部的黄泥中伸出。在古代,这是墓室大忌,坏了风水。估计是墓室主人一看无法处理,也就另觅他处修建墓室了。
“从墓室外形和雕花看得出,这个墓主人是个当时的财主,财力了得。”究竟富到什么程度?工作人员说,起码相当于现在的千万富翁吧。
墓地四周
“以前的南岸,涂山是主要街道之一。”张毅老人告诉我们,以前长江上没有桥,人们去解放碑和江北嘴,都只有通过南滨路的渡口摆渡过去。所以,涂山街道就是比较热闹的地方。下有米市街,就是卖大米的批发点,而旁边还有木材的批发市场。距离古墓200米远的地方,就是涂山街道,以前可是富人集聚之地,街道的宽度比现在全国闻名的磁器口街道都宽两倍。
观山坡,也就是现在古墓的位置,上是一天门,左边就是通往万盛和南川的大道,交通和物流十分重要。所以,卖米的老板、木材商等都齐聚附近。近代,观山坡左右上下都是达官贵人的度假别墅。
“解放前,由于靠近码头和现在的南坪等地的开发,涂山的繁华也逐渐衰落下去,这片坟山也被一些码头的苦力占据,在上面搭建了房屋。”
“所以,这么气派的古墓,其实不仅是当时古代涂山繁华的见证,更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缩影。”
我们了解到,考古结束后,古墓的地址将成为一个轻轨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