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物品兼具秦汉风格
据韩自强介绍,该墓穴出土的物品包括半两钱、直口圆腹平底罐、黑衣灰胎陶豆、绳纹圜底罐以及部分残骨骼。
相关物品出土后,有关人员一度认为,此洞穴应该是秦朝墓葬,但经过具体分析后,应该为西汉早期墓葬,文玩,因为出土物品兼具秦汉风格。
韩自强介绍,半两钱是秦朝统一六国后的通用货币,最大的特点是:厚、重,钱上的文字比较凸出,“一枚钱足足半两重”。
西汉建立后,半两钱依然使用,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更换为五铢钱。这一时期的半两钱薄了一些,上面的文字也不如“秦半两”凸出。综合以上特点,此次出土的半两钱兼具了秦汉风格,,应该来自西汉早期。
除此之外,此次出土的直口圆腹平底罐、黑衣灰胎陶豆、绳纹圜底罐等都具有这一特点。
国外也有绳纹圜底罐
谈及此次出土的绳纹圜底罐时,韩自强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据介绍,古人制作陶罐时,为了防止罐体开裂,会用绳子紧紧捆住罐体,因此,罐体上会留下一道道痕迹。这也是绳纹圜底罐名称的由来。
韩自强介绍,这一制作方法并不是仅仅存在于秦代的某一个区域,而是全国都是如此,各地工匠制作的陶罐都一样。多年前,韩自强看过一些资料,上面的内容显示,尼泊尔的陶罐样式也是如此。
为研究秦汉文化提供了实物
据了解,阜阳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夔部落,夔既是部落名,又是部落首领的名字,他曾担任乐正。
春秋时,西周康王分封陈满的后裔于胡(即今阜阳市地),为子爵,建立胡国,至纯天珠,这是阜阳正式设治的开始。周敬王二十五年二月,楚昭王灭胡,阜阳遂属于楚。汉代阜阳名汝阴,南北朝时改称颍州。
韩自强介绍说,由于秦朝统治时间短,因此,阜阳市境内极少发现秦代墓葬。太和县马集乡这一墓穴的发现,具有较高的考古意义,为研究太和及阜阳一带的秦汉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但遗憾的是,由于此处墓穴位于水下,目前还没有进行实地发掘,因此他对墓穴的制式、器物的摆放等情况还不太清楚。相关情况还需通过考古发掘进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