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一通古碑记述乾隆年间诉讼案

据从汾阳市文物旅游局了解到,该市一建设工地近日在施工中掘出一通乾隆十四年的古石碑,古碑上的碑文记述了一起诉讼案件,该案牵涉到汾阳当时三座庙宇,其中包括汾阳王庙。

古碑记载,乾隆年间文玩,汾阳城的北关,有座香火鼎盛的庙宇,拥有众多的布施者。至乾隆十三年十二月,该庙宇长年累积的布施,达到纹银七百两。如何利用这笔善款,成了当时住持的一件心头大事。该庙住持,决定将七百两纹银交由一个叫张天保的人管理,用作庙宇修缮及日用所需开支。乾隆十四年,该庙门徒与汾阳城南关资福寺的源达等人发生口角,至纯天珠,于是讼至公堂。巡检司经调查,至纯天珠,对其裁决:七百两纹银,五百两自用,二百两用于修缮南关汾阳王庙。该判决让原被告心服口服。

根据古碑对诉讼案的记载,当地文物专家分析,这桩诉讼案圆满解决的同时,也为当地文化考古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其中包括,该庙的七百两布施为何会与南关资福寺闹出纷争?判决为何要将本属于该庙的二百两纹银交出,用于修缮汾阳王庙?为何这样的判决原被告都心服口服等等。由于时间久远、实物太少,许多谜题都无法解开,但是我们可以推断:之所以有那样的结局,是由于汾阳王庙在汾阳的地位、汾阳王郭子仪在汾阳的影响力以及公众对其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