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加工粮食的辽金时期古河道遗址,在昌平马池口镇奤夿屯村露出了真面目。
昌平区文物所宣布,奤夿屯村古河道遗址可能为加工粮食的“水磨房”。
该河道位于该村村北,具有明显的人工垒砌引水痕迹。
“初步判定水动力车就安装在这个大台阶处。”文物专家介绍,在大台阶西侧辽金时期特有的带有“沟纹”的青砖上有多个用于加工固定机械的孔洞、斜槽等,水动力车安装在这里,利用水的落差产生动力,磨碎粮食。
在此遗址的清理过程中,还出土了一件石磨盘的磨扇和一些碾轮残件、轧制粮食的木制构件。
河道用工、用材都很讲究。使用了传统的花岗岩条石、大块山石及木桩。
河底每隔2.5米左右横向放置了隔梁木,文玩,每道木梁宽约0.2米,上平面每隔25厘米就有一个直径7厘米的人工圆孔,排列紧密有序,河道两侧也有大量的安装木桩的痕迹。
文物专家称,除此外北京还未发现过此类利用水力而建的加工粮食的遗址。
当地希望建遗址馆
在清理中,还发现了披毛犀的牙齿,这是一种存在于一万年前的动物,早已绝迹。
据专家分析,当时奤夿屯既能利用河水,又能不为大水所危害,在没有更多防护措施的古代,是一处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能聚集了大量人口。
此次河道遗址发现为研究昌平区辽金时期人口分布、农业、水利和村落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该遗址,奤夿屯村委会已在遗址周围建起了墙,并由村民进行看管。村党支部书记王舒拉说,文玩,接下来他们想在专家的指导下,至纯天珠,将遗址做成一个展馆,供广大市民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