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黑水国遗址考古发掘表明,早在4000多年前,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居民就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黑水国遗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西北17公里处,2010年以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此开展了连续三年的考古发掘。通过出土遗物,考古人员认为,这一遗址及周边的人类活动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马厂文化时期,当时的居民就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负责黑水国遗址2012年度现场考古发掘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国科介绍,文玩,在连续三年的考古发掘中,这一遗址都出土了冶炼遗物,其中在最近结束的2012年度考古发掘中,首次在半地穴式房屋内发现马厂晚期的冶炼遗物。
陈国科说,黑水国遗址出土的器物非常丰富,其中仅铜器就有30余件,有刀、环、锥等,另外,还发现大量炉渣、矿石、炉壁、鼓风管、石范等与冶炼相关的遗物。从三年来的考古发掘看,黑水国遗址所在地的冶铜活动从马厂文化晚期就已出现,至四坝文化早期一直进行,历时几百年,从出土的器物看,贵州文玩,当时的冶炼以红铜为主,出现了少量青铜,至纯天珠,并已经开始合金化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