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公主墓后室。
明太祖朱元璋一共有16个女儿,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南京已经发掘了3个公主墓。而2017年与2018年,南京更是考古发掘了最新的六女怀庆公主和长女临安公主墓,目前共计5个公主墓,其中不少发现更是“前所未有”。1月30日,成立一周年的南京考古研究院发布了2018年度考古工作汇报。此外,去年南京更是首次成功尝试了大型数字化考古技术。
那么,朱元璋最宠爱的长女墓葬里都有啥宝贝?南京考古都有哪些新科技?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 王婕妤
最宠爱的长女拥有“高端定制款”
南京在上个世纪的1998年,第一次发掘了朱元璋女儿的公主墓——福清公主墓,而在2008年宝庆公主墓也成功发掘。“加上2017年和2018年考古发掘的六女怀庆公主和长女临安公主墓,南京已经发掘了5个公主墓。”南京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部王妮告诉记者。这两位公主生母都是成穆贵妃孙氏,相继两年间陆续被发现实属难得。虽然两座公主墓都曾被盗挖,但好在墓志铭没有被损毁,可以确定两位公主的身份。“之前临安公主墓是有明确记载在南京的,但是怀庆公主墓并没有记载。”因为偶然的机会,考古研究院发现了这两座公主墓。
与其他公主墓不同的是,两座墓葬中出土了一些有趣的文物和内容,“怀庆公主墓里有两只猫咪的骨架,这两只猫咪很可能是怀庆公主生前的宠物,近期将通过科技手段确定猫咪的年代。”王妮告诉记者,而临安公主墓出土了一枚铜镜,应该属于宫廷定制款,此前的公主墓中都没有:“这是一个鸾凤镜,铭文是洪武七年八月日造春字一号,类似的铜镜只在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一个妃子戈妃墓中出现,那枚铜镜铭文是洪武七年八月日造美字二十六号,推测可能是皇家的高端定制,纹饰非常精美。”因为此前对此的记载有限,所以其中的“春字一号”与“美字二十六号”究竟有何含义,还有待考古人员去挖掘。
两座墓葬均为砖室墓,分前后两室,历史上虽遭盗掘,但规模宏伟,结构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明代墓葬制度的重要实物材料,目前都得到了科学、有效的原址保护。“公主的墓葬比亲王的体量小一点,但和南京地区已经发掘的公侯及其夫人以及武官墓的体量比还是大的,皇室宗亲,等级地位在那儿,身份在那儿。”王妮解释。
南京首用大型遥感测绘技术
因为影视剧题材的涉及,大众对于考古发掘技术,都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影视作品中那么高科技的考古技术,究竟在生活中存在吗?考古研究部馆员杨平平告诉记者,这些高科技真的有,但是还是有一些不同,在去年,南京考古研究院也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数字化考古技术——遥感测绘,体会到了科技让考古更精彩。
这一次的运用是在栖霞区官窑村窑场遗址考古现场。这里是明初应天府上元县主要的烧造南京城砖的官办窑场,由于该遗址的重要性,开展了一系列科技考古工作,文玩,包括机载激光遥感测绘、地面三维激光扫描、高保真三维建模等数字化成果,以及热释光、光释光等测年技术,是南京地区数字化考古工作的成功尝试。该遗址总共有100万平方米,相当于近140个足球场大,“遥感测绘是通过飞机做一个对遗址宏观的测绘,航拍,至纯天珠,以前没有这种手段我们就实地探查,比较单一,没法在宏观上对遗址的把握,工作质量有很大的提升。三维扫描,对遗迹本身,虚拟现实,航空摄影得到的是数据,通过计算机拼起来,通过计算机后期处理才能得到展示的效果。”
高科技的运用,让考古发掘更精确更有效率,“从采集数据到建模前后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如果单纯靠人工,不仅耗时比较长,也很难从宏观上对遗址进行把握。”
去年南京还有这些新发现
去年,考古研究院对鼓楼区安怀东路起重机械厂地块31座六朝至明清时期的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勘探管理办公室张鹏介绍,墓葬主要分为砖室墓和竖穴土坑墓两种类型,出土有金、银、瓷、陶、铁、石等质地的随葬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明代开国功臣蕲国公康茂才之子——康铎墓。墓葬为砖室券顶结构,整体保存完好,出土有金盘、银盘、银箸、银匙等文物,结合以往在安怀村发现的康茂才墓及东胜侯汪兴祖墓,文玩,该区域考古发掘的综合成果对于研究明初功臣墓葬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大报恩寺遗址南区黄泥塘地块也同样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属于明代大报恩寺的建筑遗存。考古研究部周保华副研究员介绍,遗址包括藏经殿建筑群,方丈建筑群的一部分以及相应的道路、排水、围墙、水井等附属设施。经过发掘,大报恩寺遗址南区的主要建筑得到揭示,主要格局得到廓清,对于大报恩寺遗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新发现的遗存将纳入大报恩寺遗址公园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以使其得到全面、科学的保护和展示。
去年8月至10月,考古研究院对栖霞区红枫片区保障性住房一期项目(I、J地块)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研究部沈利华副研究员介绍,本次发掘共清理遗迹78处,计有窑1座,灰坑1个,砖室墓23座、土坑墓51座、土洞墓2座。其中,窑、灰坑及土洞墓的时代均为汉代,土坑墓的时代均为明清时期;砖室墓中,15座时代为汉代,8座时代为六朝。这些遗迹的发掘,对认识该区域古代遗存的分布状况及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材料。
此外,南京明城墙仪凤门段护城河驳岸遗址也有了新的考古发掘成果。信息管理与公众服务部骆鹏主任告诉记者,考古研究院先后对位于仪凤门外的下关滨江商务区鲜鱼巷地块、天妃宫小学新校区地块进行了考古发掘,分别发现了明代护城河仪凤门段的西驳岸遗址和东驳岸遗址。护城河与城墙,互为依存,密不可分,两次发现的明代护城河驳岸遗址遥相呼应,是南京明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下关地区从江漫滩发展成为繁华通商口岸的开发历程,展示了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和保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