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金文与齐鲁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潍坊举行

青铜器、金文与齐鲁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潍坊举行

19日上午,为期三天的“青铜器、金文与齐鲁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潍坊拉开帷幕,来自全国200多位对青铜器、金文、齐鲁文化及其他考古学有着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齐聚鸢都,为推动青铜器、金文的深入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早期文明及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根源作用,提升齐鲁地域文化,从学术层面提供理论支撑,并将对未来发展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青铜器、金文与齐鲁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潍坊举行

本次会议由山东省考古学会、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潍坊文物局主办,文玩文玩,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山东大学历史学系、潍坊市博物馆承办,在开幕式上,潍坊市副市长马清民、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朱凤瀚等先后致辞,刘延常、陈絜等六位与会专家、学者将为大家带来《山东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格局与演进》、《甲骨金文中的东土世界》等主题演讲。

在随后的会议日程中,诸位专家、学者将按照考古与研究组、金文与历史组展开分组讨论,并进行学术总结,推动青铜器、金文的深入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早期文明及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根源作用,提升齐鲁地域文化。

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十万年前,这片土地上就生活着和“北京人”时代相同的“沂源人”。到了新石器时代,山东地区的史前的考古学文化一脉相承,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商周时期形成了以当地文化和中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齐鲁文化,至纯天珠,以及对中国两千多年历史有深刻影响的孔孟思想。两汉时期,山东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郡国都城和诸侯王陵。魏晋以来,山东地区的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反应出的文化面貌更加丰富多彩,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