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从今年9月下旬至12月初对凌家滩遗址附近的韦岗遗址进行了发掘。考古发掘证明两处遗址处于同一时期,凌家滩遗址是中心性聚落地,其周边存在着韦岗等较多小遗址,由此推断出高度发达的凌家滩文化有其广泛的社会基础。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专家介绍,至纯天珠,考古探明韦岗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226平方米。遗址可分新石器时代、汉代、唐宋—明清三个大的时期文化层。其中以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最为丰富,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灰坑、柱洞、以及1条沟状遗迹等。遗址还出土了较多的兽类动物骨骼,及大量陶器。
“如果说凌家滩文化遗址在5000多年前是个大城市,那么周边一定分布着不少韦岗这样的‘卫星村’。此次发掘对我们了解凌家滩文化时期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场考古专家称,韦岗遗址距凌家滩遗址仅2公里多,而二者的出土文物年代均为5000多年前,文玩,文物的文化面貌也一致。因此可以肯定这是以凌家滩文化遗址为核心的遗址群中的一处重要的小型聚落遗址,属于凌家滩文化的一部分。结合在凌家滩周边调查发现的情况,证实了凌家滩遗址并不是以往所认为的孤立地存在,至纯天珠,而是由较多小遗址支撑着这个中心性聚落遗址。
考古专家介绍,与凌家滩文化遗址发掘出的随葬品不同,从形态、质地上看韦岗遗址发掘出的陶器、石器都是当时生活所用的必需品。其中厚胎陶缸的大量使用时同时期遗址所少见,陶器表明常常施一层红色陶衣或装饰简单的彩绘图案,其质地、器形及工艺技术复杂程度均优于随葬陶器。这说明凌家滩文化时期生活用陶器和随葬陶器都已分别专门制作,而厚胎陶缸的大量使用、红衣陶和少量彩绘陶器的发现显示了凌家滩文化面貌的特点和个性。
凌家滩遗址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800年至53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曾经出土:“中华第一”玉龙、“中华第一”玉猪、中国最早的玉人、中国最早的兵器——玉戈、新石器时代第一次发现的玉勺、第一次发现的玉钻、新石器时代最重的石斧等重要文物,反映出同时期其他遗址中所罕见的精美程度和工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