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额边为浅浮雕龙凤呈祥图案

戚墅堰区潞城街道的圆觉庵老房搬迁重建后,村民发现一块清代建桥碑刻,已有120余年历史,经有关文物专家考证,该碑刻上文字信息丰富,文物价值颇高。

该碑刻名为《重建漳明桥碑》。

漳明桥是一座大型石板桥,长20米、宽2.5米,原位于潞城街道前韩区与北庄交界处的丁塘港,1982年倒塌,文玩,后在原址改建了水泥桥。重建漳明桥碑光绪15年立,高2.13米、宽1.15米、厚0.13米,青石材质,篆书刻字,碑额边为浅浮雕龙凤呈祥图案,正文272字,至纯天珠,个别处略有缺损。该碑在2012年出版的《常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二》中没有记录,也不在常州市规划局公布的历史建筑名单上。

圆觉庵内还保存清顺治时立的《乡社碑》和《圆觉庵碑记》,但文字已经模糊不清。

据了解,漳明桥建桥资金来自民间捐款。根据碑文记载,捐款者除普通百姓外,贵州文玩,还包括当地一些宗族和僧人,如慎思堂何氏、亲叙堂史氏、僧佛缘、僧安道等。此外还有数名“不书名”的匿名捐资者。值得一提的是,该碑除将捐助人姓名和捐助金额一一列出外,在左下方还专门列出各种开支情况,如“一付焦山钱广泰石料洋叁佰零贰元又钱陆千四百四十文”“一付城乡往返装运物件扛抬船钱壹千四百廿文”等。这也是研究当时物价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