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昆山市文物管理所和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朱墓村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介绍,2014年度朱墓村遗址考古收获很多,成绩喜人。
朱墓村遗址考古发掘自2014年3月1日开始,至年底基本完成,共计发掘2300平方米左右,其中西部地点1500余平方米、东北地点800余平方米,两处均有重要发现,取得较多成果。发现的遗迹有:土台2处、居住址5处、灰坑75个、水井55个、古水田10处、墓葬30座等。其中大部分遗迹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其次为东周时期,再次为汉代-六朝时期,少量为宋代。遗址出土了丰富的遗物,有陶器、瓷器、石器、玉器、漆器、骨器、铜器等各类文物570件左右,以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存为主,东周时期文化遗存次之,大部分出土器物进行了及时修复。出土器物中有高达82厘米的陶瓮,为良渚文化时期特大型器物。更有大量的石器,如斧、铲、锛、凿、砺石等反映出当时生产工具的多样和聚落繁忙的景象。纹饰精美繁复的硬陶尊,釉色青黄的青瓷碗,保存完好的青铜削,显示出该地区商周时期的繁荣。
这些考古新发现加深了我们对朱墓村遗址的认识:一是遗址两处地点均发现有明确范围的“土台”,结合前期发掘资料,贵州文玩,可以确定朱墓村遗址是一处由多个独立良渚文化遗址土台组成的大型聚落;二是遗址发现有水田遗迹多块,既有长方形较规整形状的水田,也有不规则形状水田,结合周边遗址内已发现的马家浜文化至崧泽文化时期的水田遗存,为研究中国稻作农业的发展与演进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三是遗址大部分地区均有丰富的商周时期堆积,尤以东周时期堆积为主,文玩,是了解苏州地区商周时期文化遗存和面貌,文玩,建立昆山区域文化序列的一处重要遗址;随着发掘与整理工作的深入,文化面貌会更加清晰;四是遗址系统勘探工作正在进行中,配合发掘工作的GI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也在构建中,这些都将运用到这一地区今后的考古与地下文物保护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