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泾阳云阳镇居智村发现一处明朝古墓葬群,经上报县市两级文保部门后,已对该处墓葬暂行掩埋,等待省文保部门批复意见,是否进一步发掘清理。
墓碑上有字 还刻有兽形图案
“当时我开车从村边填埋垃圾的大坑过,发现土崖上露出半截石板,好奇之下就停车去看,没想到竟然发现一个墓碑,上面写着‘明太学生云门韩公之墓’。”昨日下午,发现古墓葬的村民韩明山称,古墓葬距村子200多米远,是一个用来填埋村民生活垃圾的大坑。“3年前村里挖这个坑的时候没发现,可能是这几年雨水冲刷土崖,墓碑才露了出来。”
记者随后从韩明山现场拍的照片看到,裸露出来的墓碑上面不仅有字,还雕刻有兽形图案,在墓碑上面还装有像屋檐一样的门楼样式的造型。
是否发掘需等省文保部门批复
“3月11日接到村里报告后,县文物旅游局一方面安排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一方面向市文物旅游局汇报,12日上午市上文物专家赶到现场,经查看确定这是一处明代古墓葬。村民发现的墓碑实际是古墓的墓门,因为无法判断里面文物的价值,目前已向省上汇报了情况,是否继续发掘清理,还需要省文物部门的批复。”泾阳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王军利称,除裸露的墓碑上刻有“明太学生云门韩公之墓”外,下面的石板上还刻有“明万历三十二年”的字样。查询泾阳县县志,发现明代万历年间泾阳县确实有两个姓韩的在外做官,一个在山东当过知县,一个曾担任过刑部尚书,但遗憾的是均没有具体名字记载。
因墓主人的身份扑朔迷离,上万村一处农家院内的“无名宝顶”,挑动着人们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来自民间的传说与推测,还不足以解开这道谜题。记者调查发现,此宝顶体量硕大,墓主人绝非寻常百姓,很可能是一位清代王爷或大臣。
近日,文物爱好者马志璞拟写出一份《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申请表》。在他看来,只有成为合法的文物保护单位,宝顶才能免遭灭失。而破解古墓之谜,应从这里开始。
探访 农家院藏硕大宝顶
上万村属于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辖村。貌似寻常的村庄里,有不少古墓。
2013年,“北京园寝遗址调查保护团队”成员马志璞在上万村考察时,找到了这座传说中的“无名宝顶”。其体积硕大,至纯天珠,却无任何记载,让人感觉深不可测。
近日,在马先生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上万村西北的村民聚居区。这是座极普通的北方农家院,建在北高南低的坡地上,透过篱笆墙,可见宝顶紧贴民房,矗立在院落当中。
所谓宝顶,即陵墓地宫上面凸出的馒头形坟包。是用白灰、沙土、黄土掺和成“三合土”,一层一层夯实,又用糯米汤浇筑而成,好似一座敦实雄浑的碉堡。但历经岁月轮回,这座宝顶坚固的表层已经斑驳不平,好在整体轮廓完好,也无裂痕出现。
爬上紧邻的民房进行俯视,宝顶犹如一颗坠落的巨弹,结实地扎进泥土里。
经测量,该宝顶通高近4米。参照其硕大的体量,可以想见当年的坟院应该规模不小。但历经时代变迁,其余建筑好似人间蒸发,消失得无影无踪,更无任何碑记可寻,取而代之的是火柴盒式的现代民居。
就宝顶之谜,记者致电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他认为,从该宝顶外形特征判断,很可能出自清代。清朝等级制度严格,建造如此之大的宝顶,绝非普通富户,很可能是位王爷或大臣。但关于墓主人的身份,仅凭村民的传言,单凭文献记载,无法做出结论。
刘卫东分析,文玩,在宝顶下方8-10米,很可能还有地宫存在,也不排除碑刻被掩埋在附近,答案或许就藏在地下。但现在提倡保护,不要轻易发掘。
调查 宝顶身份是什么?
说法一 穆家坟之说
在上万村,若打听大宝顶,很容易把老百姓搞糊涂,而问及穆(音)家坟,至纯天珠,多数村民都能道出大致方位。
“多少辈儿传下来就叫穆家坟!”从小院经过的唐金城,今年已是70岁高龄,土生土长的上万村人。他告诉记者,这里是先有的坟院,后有的民房。早年间的坟院有门有墙,但早就被拆了,留下一个大坟头子,没人敢动。
宝顶北侧的高地,是王淑敏家。站在她家院子里,能看到这座宝顶。王淑敏今年66岁,她说记者现在看到的景象,和她小时候一样——就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坟包。而关于宝顶的一些传说,她都是从已故的父亲那里听闻而来。
王淑敏告诉记者,这墓主人是个当官带兵的,家里挺有钱,但具体姓名、出自哪个朝代……她一概不知。打她记事起,也从未见过有人来上坟。
她还回忆说,在其父小时候(约100年前),这座坟就让人给挖了,以前还有王八驮石碑、石人、石马…… 听说一夜之间就没了,不知这家得罪了什么人。这之后来过一个骑大白马的人,说自家房子被烧,地契也没有了。这人走之前留下一句话:“有人问就说这是穆家坟。”
记者猜测,会不会是看坟户姓穆?王淑敏干脆地回答:“看坟的人姓朱。”但据记者查访,上万村以王姓、唐姓者居多。打听姓穆和姓朱的,村民都答上万村没这个姓。
记者查阅《房山历代陵墓》、《房山区地名志》等书籍,涉及上万村的内容,均无穆家坟的记载,对于这座宝顶也是只字未提。现场也没有碑记能佐证村民的传说。
说法二 克勤郡王晋祺墓之说
宝顶所在的农家院,虽然地是王家的地,但住得离宝顶最近的却是唐家。只要有人来这里寻访古迹,多会敲唐家的门,其中不乏历史学者、文物爱好者。在他们的议论中,唐家也曾听到过不同的说法。
和村里老辈人一样,28岁的唐胜也管这里叫穆家坟。但有来寻古的人告诉他,这座大宝顶的主人是“克勤郡王晋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