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出土文物“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原标题:让出土文物“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加强博物馆与科研机构合作

“相较于出土文物归属权问题,更应该重视这批文物资源如何利用,达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白云翔表示,博物馆可以加强与地方考古所、高校等的合作,通过合作举办展览等方式,让出土文物得到更多展示机会,使其历史文化价值得到更充分利用。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各地文物保护收藏单位的资金、设备投入力度,至纯天珠,改善发掘出土文物的保存、研究、展示环境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白岩肯定了白云翔的观点。她认为,博物馆和考古所的工作重心和方式方法不同,承担的压力也不同。当前,很多地方的考古所面临着库房保存和保护条件不足、发掘出土文物管理难度大、工作量陡增等诸多问题,使得原本就繁重的科研工作变得更加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博物馆与科研机构以及馆际之间的联系就更加重要。“此外,除了大型博物馆,文玩,各地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中小型博物馆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博物馆对藏品的利用率,同时博物馆除了关注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也要重视近现代文物展陈展示。”白岩说。

“考古遗物发掘出来后,需要专业人员开展研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文玩,这是必要的,而博物馆可以把库房中的文物,用观众能听得懂的语言,以讲故事的方式阐释出来,让公众对馆藏文物有更明晰的认识。”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钱益汇表示,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开发文创产品,实际上也是对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一种再创造,是让公众更容易理解考古的一种方式,因此考古与博物馆,发掘出土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展示、挖掘如何更好打通,需要思考和实践。

王涛从公共考古的角度指出,公众考古学旨在探讨考古学和当代社会之间的关系,在这其中,考古学和博物馆之间的关系尤为突出。“博物馆是考古学成果展示的重要输出端,考古发掘品是博物馆展陈的重要来源。如何处理好考古和博物馆之间的关系,使双方合作共赢,共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公共考古问题。”王涛表示。

   

(责编:郜林筱(实习)、陈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