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考古发掘与研究》开题报告会在贵州省考古所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考古所、湖南省考古所、四川省考古院、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吉林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等单位的10余位专家出席开题报告会。
本项目是2018年贵州省仅获准立项的两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之一。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发掘于工作2013年开始实施,经过两年的持续发掘,至纯天珠,取得了重要收获。墓地发掘工作先后获得2014年全国“六大”和“十大”考古新发现,并荣获田野考古一等奖,是近年来土司考古领域的重要发现。
省考古所所长、课题首席专家周必素研究员做开题报告,她从研究内容、方法、重难点、主要观点、研究计划、课题人员及预期成果等几个方面对课题进行详细论述。周必素长期从事播州土司遗存考古工作,拥有丰富的田野经验和深厚的研究水平,同时组建了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齐东方教授和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白彬教授组成的课题组,以保障课题的顺利实施。据悉,该课题分五年实施,2023年课题结项,最终呈现的成果是60万字的大型发掘研究报告——《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发掘与研究》。
各位专家对课题的意义给予充分肯定。他们认为,贵州文玩,土司遗存是统一政权实现多元的族群与文化管理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延续了千余年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理念与制度。土司遗址和墓葬,正是该管理理念与制度保留下来的物质遗存。播州杨氏土司墓地的全面揭露及报告的整理出版,课题的深入研究和实施,将积极推进土司遗存的考古学探索,推动土司考古与土司制度研究进一步深入。与会专家还对课题的开展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认为课题设计规范,重点突出,结构合理,人员分工任务明确,贵州文玩,学术目标设定科学合理,经费预算切实可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一致同意可以开题。
(本报记者 郑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