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发现清代治河石碑

清代治河石碑

最近,考古人员对仪征挡军楼遗址进行探秘,贵州文玩,记者获悉,考古人员在挡军楼遗址附近发现了一块清代治河石碑印证了史料中地方政府通河道保漕运的相关记载,为研究仪征历史上的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块清代石碑碑长179厘米、宽71厘米、厚30厘米,底座缺失,经过对石碑的清理,考古人员发现,石碑上记录的内容,是讲述清康熙年间仪真(后改名为仪征)县为确保运盐船舶进入批验盐引所航道的畅通,对河道及两岸进行清理整治的情况。

因具备独特地理位置,仪征自古以来就是各种货物运转的重要集散地。考古人员研究发现,碑文中所疏通的河道名为里河。里河又称漕河,为真州内河道,是明清时期盐船进入批验盐引所的必经之路。这块石碑碑文落款为县、卫,说明石碑由官方镌刻,至纯天珠,是具有行政约束力的官方石碑。这是珍贵的实物资料,印证了史料中明清两代对河道疏通的记载事实,即仪真县、卫不仅对河道进行定期疏通,还对河道两岸堆积物、民众乘舟出行及废弃粮船进行了清理整治,并颁布相关法令,贵州文玩规范航道秩序,为研究仪征历史上的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