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组对考古勘探工作及报告提出了意见

7月19日,湖北省文物局在襄阳组织召开“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考古勘探报告专家审查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8家省内外考古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专家组等约70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文物保护考古勘探工作全面完成,转入抢救性考古发掘阶段。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长王风竹出席会议并讲话。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湖北省的“一号工程”,为配合做好该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湖北省文物局于6月3日召开了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会,对田野工作作了统一部署和安排。一个多月以来, 18家单位25支考古队、600余名考古队员们战酷暑、战高温,完成40余处文物点的勘探工作,新发现2处文物点,勘探面积逾50万平方米。在勘探工作实施中,湖北省文物局多次组织开展检查督办,对工作质量和进度进行指导。

会上,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5家单位代表汇报了考古勘探工作。专家组对考古勘探工作及报告提出了意见,肯定了各承担单位的勘探工作质量及成果,并对报告编制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

王风竹强调,本次会议十分关键,既是第一阶段考古勘探工作的总结交流会,也是对下一步全面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的动员部署会。他对前段考古勘探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各承担单位到位迅速,协调协作工作积极给力,监理工作及时有效,前期工作各具特色。同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工作程序应进一步规范,及时做好报备和考古发掘申请工作,按程序规范开展工作;二是工作目标应进一步明确,文玩,考古工作要围绕为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顺利实施主动开展配合;三是工作重点应进一步突出,文玩,以保护文化遗产为核心,考古发掘应以抢救重要文物为重点;四是工作质量应进一步提高,要加大科技手段在考古工作中的运用,不断提升发掘、记录、管理工作质量,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五是宣传力度应进一步加大,既要及时宣传文物部门服务大局,主动作为的良好工作作风,也要及时做好公共考古,宣传文物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扩大影响。

下一步,文玩,湖北省文物局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加强指导和检查,做好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文物保护项目考古发掘工作,严格把控工作进度和质量,在保护好文物的同时,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