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四川德阳一工地发现明代古墓 疑为“活死人墓”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11 00:51 我要评论( )

终南山下,活死人墓,这是金庸的武侠。如今,德阳马鞍山还真有可能出现了一座活死人墓。5月5日,记者从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以下简称成都三绕)旌阳区双东镇青山村马鞍山隧道段施工中发现明代石室墓。经过清理发掘,除了有一些

“终南山下,活死人墓”,这是金庸的武侠。如今,德阳马鞍山还真有可能出现一座“活死人墓”。5月5日,贵州文玩,记者从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以下简称“成都三绕”)旌阳区双东镇青山村马鞍山隧道段施工中发现明代石室墓。经过清理发掘,除了有一些纹饰的石壁外,就只有一谷仓罐,没有发现棺木和尸骨。该所所长刘章泽推测,墓葬可能是“生基墓”,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活死人墓”。

据悉,古墓发现者为隧道施工人员。发现后,他们立即通知了文物部门。经过文管部门数天的发掘,并未发现棺木和尸骨。不过,古墓中的石壁和石门颇引人注目,上面雕刻了莲花等花纹。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一谷仓罐。

该墓葬为明代石室墓,长5.1米、宽2.3米、高2米,分前后两室。刘章泽介绍,墓门及后室门均为仿木结构双扇门,文玩,雕刻精美细腻。后室后壁刻有一重檐建筑,正中刻旋转莲花,为佛教往生净土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墓葬形制和雕刻与常见明代石室墓有一定差异,参考其他地方的相关发现,墓葬可能为“生基墓”,民间称“活死人墓”。

根据资料显示,“生基墓”实际上是不埋死人的贵州文玩,只埋活人的生辰八字和毛发、指甲、血、衣、鞋等物品,装在坛内埋入地下,俗称“生坟”“寿坟”。早在唐代即有记载:姚崇自筑寿藏于万安山,预作寿终之寿坟,张良建寿坟修成正道。直至宋朝、元朝、明朝等朝代,一些人因迷信“生基墓”能催官、增寿、求子、招财而筑造。

“生基墓”除了要在墓中埋下当事者用过的衣物、指甲等物品外,还会雕刻精美的墓碑埋藏在地下,但即使是达官贵人富商,也一般不会“随葬”金银等贵重物品。

“‘生基墓’在云南和川南较为普遍。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墓时就觉得应该从独特的宗教信仰角度解读,而‘生基墓’只提供了一种现象认识。”刘章泽说,这一解释只对汉文化圈区有用:事实上我们一直怀疑金沙江沿岸的生基是汉化的彝族的变通葬俗。古之氐羌民族一直以来有火葬习俗,在南诏大理国时期与印度佛教文化完美结合,在云南佛教式火葬墓地上百上千座非常普遍。明朝政府下文除和尚外禁止其它人火葬,于是有点身份的人明面上依汉法造墓,暗里却仍火葬。云南明代的社会名流李元阳即这样,修了汉式墓葬却偷偷地火葬,一个木棺中只摆了个火葬罐。四川明墓中的谷仓罐,实与云南火葬罐相似。

目前,文物部门已将墓门、谷仓罐等运回保护,做进一步研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目前发现的最早遗址是距今4900年的什邡桂圆桥遗址

    目前发现的最早遗址是距今4900年的什邡桂圆桥遗址

    2019-01-10 15:20

  • 该区域正是隋唐时期成都宗教活动的主要区域

    该区域正是隋唐时期成都宗教活动的主要区域

    2019-01-10 15:15

  • 四川成都新津宝墩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发掘

    四川成都新津宝墩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发掘

    2019-01-10 14:54

  • 四川阆中村民的发现改写了当地历史

    四川阆中村民的发现改写了当地历史

    2019-01-10 08:53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