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这批器物上的铭文各不相同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10 12:16 我要评论( )

浏阳铜爵713岁 天马山出土,见证浏阳书院文化 编者按:作为浏阳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记录者和展现者,浏阳市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目前,浏阳博物馆正处于新馆筹备阶段,届时将成为浏阳又一处地标性建筑。 一直以来,浏阳市博物馆重视对历代浏阳地方

浏阳铜爵713岁

天马山出土见证浏阳书院文化

编者按:作为浏阳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展现者,文玩,浏阳市博物馆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目前,浏阳博物馆正处于新馆筹备阶段,届时将成为浏阳又一处地标性建筑

一直以来,浏阳市博物馆重视对历代浏阳地方文物精华的收藏,现有包括从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类馆藏文物7000余件藏品自成体系,特色突出。为让更多的读者走近浏阳、了解浏阳、热爱浏阳,从今日起,至纯天珠,浏阳市博物馆与浏阳日报社合作推出“博物浏韵”专栏,从多方面、多角度立体展现浏阳深厚的历史文化

文物资料:高6.8寸,重1.5斤,由二柱脚、流、尾、腹、三足及手柄组成,腹部有饕餮纹,上铭【大德乙巳文靖书院】八字……

在文靖书院遗址出土的其它祭祀礼器,现藏于省博物馆。

市博物馆库房内,一尊高6.8寸的铜爵安静地伫立于架台之上,上铭“大德乙巳文靖书院”八字,制作精美、镌刻精致,花纹上点点铜锈印记着源远流长的浏阳历史。

鉴定,此爵系元代大德年间(公元一三零五年)仿商制品。据清同治十二年《浏阳县治》“文物”载:“元世祖定天下,部使者至浏,谋复故宋儒杨龟山先生文靖书院。改筑院于县南山麓。”此爵正是出土于此,系元时文靖书院祭祀用物,用以纪念宋代大儒杨龟山。

杨时,字龟山,谥号文靖,“程门立雪”典故中的主人公。历史眷顾浏阳,这样一位有思想有作为的理学大师曾担任浏阳知县,让浏阳书院文化兴盛于时。

再观铜爵,浏阳书院文化的兴盛历程如同一幅画卷缓缓打开。

出土故事

713岁铜爵偶然在天马山脚下发掘

“元代浏阳士人为纪念宋代大儒杨时,不仅将元代新建的书院冠其名,同时还制作了一批祭祀礼器,每岁诞辰新学期开学之际举行祭祀。”翻开浏阳同治年间的浏阳县志,浏阳文保专家任新民告诉记者。铜爵是一种用于祭祀的盛酒器具,该爵是浏阳一名文物工作者在文靖书院遗址处所发掘。

铜绿点点的铜爵,其制作十分精美,由二柱脚、流、尾、腹、三足及手柄组成爵身,从足底到柱顶高6.8寸,腹部凸圆,内深2.7寸。腹上饕餮纹栩栩如生,镌刻精致,且整个爵身装饰着许许多多的花纹,十分秀丽。

“铜爵今年已经713岁了,是浏阳博物馆馆藏的一件珍贵三级文物。”任新民介绍,该爵能重现当代人眼中,颇具偶然性。1983年,浏阳一位李姓文物工作者在城郊荷花村的“庙不在高”处(今天马山脚下),挖土时碰到一个坚硬的物体,最后发现了此爵,同时还挖掘出一件铜权(即秤砣)。如今,爵身还能看到挖掘时留下的铁耙印记。

实际上,早在这件元代青铜爵出土前,在相同的遗址上还曾出土过一批祭祀礼器,有壶、豆、簋、盨等器物,每件物品上均铸有铭文,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翻阅藏于省博物馆的图片资料,记者发现,这批器物上的铭文各不相同,但都清楚地体现了当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浏阳历史的一种见证

文物价值

铜爵见证浏阳书院文化的兴盛

“这件铜爵不仅是一件考证元代手制品的珍贵文物,更是浏阳书院文化兴盛的一种见证。”任新民介绍,这件铜爵作为祭祀礼器,是纪念杨时这位在宋朝时在浏阳任县令的理学大家

“杨时师从程颢、程颐。在浏阳时深受百姓爱戴,在浏阳建的飞鷃亭、归鸿阁,成为现在浏阳八景中‘飞鷃芳草’‘鸿阁斜阳’的主景。”任新民说,“浏阳文化教育在杨时的传道解惑中迈向新的高度,对浏阳书院文化的兴起和繁盛起到奠基作用。”

浏阳算是杨时传播二程理学的第一站。杨时任知县时曾在浏阳城南讲学论道,传播理学,很多学子向他求学。杨时逝世后,浏阳人为纪念他,在他讲学的地方建书院,朝廷赐名文靖书院,成为浏阳的第一所书院。之后,浏阳陆续出现了不少书院、族学、私塾等,他们以儒家文化为教学内容,将儒家文化传授给书院学生,浏阳从此文风蔚起。

甚至,文靖书院还吸引朱熹、张栻等著名理学家来到浏阳讲学。不久后,浏阳第一座藏书楼也建成,成为宋代湖南六家大藏书之一贵州文玩,朱熹、张栻题匾赋诗。张栻曾作《飞鸿阁记》,赞扬杨时传承正统理学之功,表达敬慕之意。

杨时对浏阳书院文化,乃至对浏阳的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逝者已矣,文靖书院也已不复存在,在这尊小小的铜爵上,仍能透过历史文物的痕迹,感受浏阳当时文风的昌盛。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三千件新出土文物丰富北京史

    三千件新出土文物丰富北京史

    2019-01-10 11:55

  • 7个朝代连续文化层叠压 出土近2000件文物

    7个朝代连续文化层叠压 出土近2000件文物

    2019-01-10 11:52

  • 首个山东省公众考古基地也在此揭牌

    首个山东省公众考古基地也在此揭牌

    2019-01-10 11:50

  • 西部有一宽约25米豁口与外相连

    西部有一宽约25米豁口与外相连

    2019-01-10 11:44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