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市中方县战国-汉代墓地位于中方县县城西南,东临舞水河,西临包茂高速。今年的发掘区主要位于岩头园村的牛玉组、罗家冲组和大塘背组交界区域。根据现场地理地貌和村落分布,我们将发掘区划分为3个子发掘区,分别编号为Ⅰ、Ⅱ、Ⅲ发掘区。2017年4月至7月,我们完成了对上述3个发掘区的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39座,其中战国墓葬37座(M163-M199),晚期墓葬2座(WM13、WM14)。
图一发掘区位置示意图
图二第Ⅰ发掘区墓葬航拍照
图三第Ⅱ发掘区航拍照
图四第Ⅲ发掘区航拍照(1)
图五第Ⅲ发掘区航拍照(2)
由于发掘区内表土下即是生土,墓葬开口于生土层面,故本次发掘采取“开放式”发掘的方法。所谓“开放式”是指不采取传统的探方发掘法,而是对发掘区内采取整体“清表”,贵州文玩,将所有表土清理干净,墓葬整体暴露出后,再逐一对墓葬进行编号与发掘。发掘完毕后,采用RTK(见图六)和航拍测量(见图七),对遗迹(墓葬)位置进行记录。
图六测绘工作照
图七航拍工作照
墓葬发掘方面,以“将墓葬做灰坑发掘”为理念,采用灰坑发掘中“二分法”的方式对墓葬填土进行发掘,重点记录墓葬填土的土质、堆积方式、封土塌陷情况等重要考古信息。通过上述做法,一方面有助于还原墓葬形成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土的堆积形态对墓地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见图八至图九)。
图八M186封土结构照
图九M197填土结构照
二、墓葬发掘情况简介
本次发掘共发现战国墓葬37座,其中第Ⅰ发掘区14座、第Ⅱ发掘区3座、第Ⅲ发掘区20座。上述20座墓葬皆为土坑墓,根据墓坑形态,此37座墓葬可以分为墓道墓(A型)和竖穴墓(B型),其中竖穴墓根据墓葬长宽比又可分为宽坑墓(Ba型)与窄坑墓(Bb型)。各类墓葬数量占比可见下表。
表一各类墓葬数量占比统计表
上述墓葬填土皆为五花沙土,部分墓葬填土有明显的夯筑迹象。葬具方面,葬具保存状况较差,仅见板灰痕迹,依痕迹观察,至纯天珠,多数墓葬为一棺一椁结构,剩余墓葬为单棺无椁。随葬品一般放置于头箱、边箱或壁龛内(见图十至十二)。随葬器类有陶鼎、陶敦、陶壶、陶豆、陶盆、陶罐、陶盒、陶钫、陶匜、陶勺、陶匕、陶盘、青铜剑、青铜戈、青铜矛、戈鐏、矛鐓、琉璃环、蜻蜓眼料珠等19个器类共175件器物。
图十M197椁盖板痕迹
图十一M198棺椁痕迹照
图十二M194单棺无椁墓
(一)墓道墓
本次共发现11座墓道墓,皆为单墓道甲字形墓。墓葬开口长度3-4m,宽度一般为2.5-3m,深度超过3.5m,墓壁微内倾,口大底小。11座墓中9座随葬品位于墓道口下头箱内,1座位于边箱内,1座随葬品见于壁龛中。以M196和M190为例。
1、M196
M196位于第Ⅲ发掘区,墓葬开口于表土下。墓口长3.3m,宽2.4m,墓深3m,墓底长3.1m,文玩,宽2m,墓壁微内倾。墓道口现长2m,最深处深度为0.5m。M196为一棺一椁,随葬品位于墓道口头箱内,出土器物有青铜剑、陶豆、陶鼎。(见图十三至十四)
图十三M196填土结构照
图十四M196棺椁随葬品照
2、M190
M190位于第Ⅲ发掘区,开口于表土下。M190墓口长3.5m,宽2.6m,墓深3m,墓底长3.15m,宽2m,墓壁内倾。墓道现长3.2m。M190为一棺一椁,由于M190遭到盗扰,墓道口下头箱处未见随葬器物。我们在墓道口对应一侧墓壁上发现有一壁龛,龛内随葬2壶、2敦、2鼎。(见图十五至十七)
图十五M190照片
图十六M190壁龛照
图十七M190比龛内随葬器物照
(二)竖穴宽坑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