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东寺,贵州文玩,在城东十里酃湖之东。唐大历初,法照禅师卓锡于此立五会念佛台,住僧盈千。”这是清代《清泉县志·营建志》关于衡阳湖东寺的记述。不过,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刹,位置究竟在哪里?一直是个谜团。8月6日,记者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今年5月至7月,该所组织衡阳市文物局等单位业务人员组成酃县故城遗址文物调查勘探队,对遗址范围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目前,文物勘探工作已基本结束,至纯天珠,共发现两处地下文物点,其中就有文献中提到的湖东寺遗址。
湖东寺遗址位于和平乡湖东村,至纯天珠,酃县故城遗址东北。据考古专家介绍,关于湖东寺的历史,文献记载中只有寥寥数笔。据载,湖东寺始建于唐,兴旺于元明,曾有九进十一横的规模。元末明初,该寺曾两度毁于战火,并两度修复。至清顺治时,寺内尚有殿宇四进,僧房30间。如今,和平乡湖东小学院内留有石柱十根、石刻楹联两副,其一联云“式是南邦,已向熊湘留揭去;惟兹东土,曾从雁寺渡江来”。
“为确定这座千年古寺的位置,我们在酃县故城东面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查勘探,重点就是自湖东小学以东临近耒水的区域。”专家表示。学校空地的东面现存有一座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的湖东寺,青砖黑瓦。专家分析认为,“今之湖东寺与古时之湖东寺应有若干联系,唐代的湖东寺可能离此不远。此后的勘探中,我们在附近发现有少量青砖和唐代黄釉瓷残片,上模印花纹。根据以上调查勘探信息,我们推测唐代湖东寺的位置约在湖东小学和英发学校附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