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探访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08 05:59 我要评论( )

打开门锁,推开铁门,把车子开进一片布满巨石的草场对于每天在此进行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尔塔拉项目组领队丛德新来说,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而此刻,记者内心激动难耐,只因为即将跨进的是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从记者得知它的名字到

打开门锁,推开铁门,把车子开进一片布满巨石的草场……对于每天在此进行发掘工作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博尔塔拉项目组领队丛德新来说,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而此刻,记者内心激动难耐,只因为即将跨进的是阿敦乔鲁遗址墓地。从记者得知它的名字到走近它,中间跨越了5年时光。也是在这5年,这处偏居西天山地区早期青铜时代遗存,经过持续考古发掘工作,终于绽放出了越来越璀璨的光彩。

山西段 博河之畔

阿敦乔鲁遗址墓地,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查干屯格乡吐日根村。温泉县,地处新疆西北边陲、准噶尔盆地西缘,该县南、西、北三面环山,东接博乐市,南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北部和西部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博尔塔拉河,简称“博河”,是温泉县所在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母亲河。它发源于天山西部的两条余脉阿拉套山与别珍套山的交汇处,自西向东流经温泉县、州首府博乐市,最后注入艾比湖。该县境内的另一条主要河流是鄂托克赛尔河。这两条河流及其支流形成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共同滋养着广阔无垠的草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有众多游牧民族在这片土地上迁徙往来、繁衍生息,创造并演绎出了厚重而灿烂的草原文明。

得天独厚的温泉县,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这里曾是昔日东西方文化融合交汇的“十字路口”、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第三全国文物普查的数据显示,温泉县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5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2处。这些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散布在博尔塔拉河、鄂托克赛尔河沿岸,逶迤绵延,长达百余公里,阿敦乔鲁遗址墓地正是其中的代表。

阿敦乔鲁地处阿拉套山南麓的浅山地带,,距离博尔塔拉河不过数公里。“阿敦乔鲁”在蒙古语中意为“像马群一样的石头”,而在阿敦乔鲁的草地上,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星罗棋布,远远望去,像是成群骏马,昂扬驰骋,驻足小憩。

在阿敦乔鲁,阿拉套山与别珍套山南北相望,二者几乎平行,呈东西走向绵亘,蜿蜒起伏,直至视线尽头。雪峰峙立,白云舒卷,山上常常云遮雾绕,山下草场绿意盎然,至纯天珠,延伸向远方。阿拉套山的“父亲峰”,形状接近正三角形,轮廓规整,颜色呈黑色,与临近山峰迥然不同,是周围数百平方公里内的地标。无独有偶,在阿敦乔鲁还有一块被牧民尊称为“母亲石”的大石。一父一母,相互呼应,共同享受着牧民的崇拜

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首次确认的相关联的早期青铜时代遗址和墓地。自发现以来,各级政府文物保护部门均对其进行了保护。1996年,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被列入温泉县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阿敦乔鲁石栅栏古墓群被列入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阿敦乔鲁石栅栏古墓群及阿敦乔鲁岩画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为揭开西天山地区青铜时代遗址面貌,提供一批全新的重要材料。学者们深信,该遗存在亚欧草原的青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进行发掘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新疆及中亚地区青铜时代的考古学研究。

谜团满布的“石头迷宫”

“快带我们去看看那座‘大房子’吧!”又一群学者来到阿敦乔鲁遗址参观,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一要求。学者们向往的那座“大房子”,实际是考古圈内部的俗称。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尔塔拉项目组撰写的考古简报中,它的编号是“F1”(F为中文“房址”的首字母)。

阿敦乔鲁遗址,集中分布在阿拉套山山前的一处丘陵周围,丘陵顶部海拔2525米。F1所在的大型石围建筑群,编号为阿敦乔鲁一号居址,这座建筑群位于丘陵西部的南坡下,从南到北,依地势从坡底到坡顶,呈台阶状分布着4个层级的石构建筑遗迹,由5座石构建筑组合而成。这些建筑遗迹,由大型石块排列而成的双石围(圈)构成,露出地表的部分均为单层,大部分未经修凿,保存了自然的表面形态。在地表上,还可以轻松找到另外几座形状不如F1规整的房址的痕迹

F1的发掘工作,持续了数年之久。对于这座体量不小的“大房子”,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工作如“剥丝抽茧”般细致。当初出现在考古工作者眼前的阿敦乔鲁“大房子”,像是“迷魂阵”一般,满布杂乱无章的石头,以致有人称它为“石头迷宫”。这些乱石之间有何关系,最初研究者们感到无从下手,但从空中俯瞰,杂乱布局中似乎又能找到些许规整的形状。发掘工作开始后,考古工作者们对每块石头分别予以编号,并在图中标明位置。经过反复推敲、尝试,他们终于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历经数年,而今出现在人们眼前的这座“大房子”已经显得井然有序。F1形制工整,平面呈长方形。F1的建造显然经过了一番精心设计和精细施工,在阿敦乔鲁调查发现的十几座房址中,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结构也最为复杂。其规模之大、建造之精,在当时这一区域实属罕见。房址南北外径22米、内径18米,东西外径18米、内径14.6米,计算下来,整座房址面积接近400平方米。内外石围间距达0.98—1.33米,即便只计算“套内面积”,其面积也超过260平方米。石墙由竖立的大石块组成,这些石块最长的近3米,露出地表1.1米,个别石块出现了人工修凿的痕迹。在F1南部石墙中部,有一条向外突出的石砌门道门道朝向东南,南北长2.78米,东西宽3.15米。

如今,参观者能够从容进出这座历时多年考古发掘清理后的房址。“闲庭漫步”于这座3000年前的古院落,人们不由猜想房子的主人是谁?这样大规模的房子为何建造,又何时倒塌、废弃?

进入后不难发现,整座房址遗迹呈对称分布,可分为4个相对独立区域,体现了不同的功能分区。房址西北角、东北角分布的是两座半地穴式房子,其中东北角那座面积相对较小。在它们前面的左右位置出现的露出地面的、没有顶的建筑,可以被视为院子的一部分。据推测,至纯天珠,院子中还有些仓储性建筑。在院中发现了灰烬土,可能是堆放的烧过的东西。在灰烬土中,通过浮选发现了大麦颗粒。在阿敦乔鲁遗址中,目前尚未发现小麦,因此大麦对于阿敦乔鲁先民饮食的重要性便可想而知。F1面积很大,房间里有火塘,院子里也有生火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南京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南京市文物局局长吴秀亮亲自率队

    南京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南京市文物局局长吴秀亮亲自率队

    2018-12-30 12:40

  • 县内李永涛等老干部探访位于该村观音山的徐仙寺后证实

    县内李永涛等老干部探访位于该村观音山的徐仙寺后证实

    2018-12-29 06:57

  • 今年的发掘工作已经收尾

    今年的发掘工作已经收尾

    2018-12-27 17:44

  • 著名佛教考古学家、龙门石窟研究所原所长温玉成教授在7月的考证中

    著名佛教考古学家、龙门石窟研究所原所长温玉成教授在7月的考证中

    2018-12-27 02:46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