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湘江中游首次发现早期青瓷窑址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08 05:40 我要评论( )

衡阳市衡东县大浦镇洋塘山墓群与窑址发掘有了重大收获。今天,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透露,考古队发现了6座汉晋时期印纹硬陶和青瓷窑址。这是湘江中游首次发现早期青瓷窑址。印纹硬陶和青瓷窑址年代前后衔接,窑炉演变序列清晰完整,初步勾勒出湘江中游青瓷

衡阳市衡东县大浦镇洋塘山墓群窑址发掘有了重大收获今天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透露,考古发现了6座汉晋时期印纹硬陶和青瓷窑址。这是湘江中游首次发现早期瓷窑址。印纹硬陶和青瓷窑址年代前后衔接,窑炉演变序列清晰完整初步勾勒出湘江中游青瓷起源的脉络,为研究长江中游汉晋时期印纹硬陶和早期青瓷的窑业技术体系,以及从陶向瓷的过渡提供了新的材料。

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洋塘山考古队队长杨宁波介绍发现的6座汉晋时期印纹硬陶和青瓷窑址中,有3座保存较为完整。从碳十四测年结果及出土器物的形态分析,3座窑址中,有两处为印纹硬陶窑址,年代皆为西汉末年至东汉早中期;另一处为印纹硬陶与青瓷合烧窑,年代为东汉末年至孙吴时期。

印纹硬陶与青瓷合烧窑位于洋塘山北麓西侧,残长11.6米,至纯天珠,宽约1.8至2.2米,仅存火膛和窑床。窑床和窑炉前方的废弃产品堆积出土了大量的印纹硬陶和青瓷,主要有高领罐、双唇坛、釜等,仍保留着汉代的风格。其窑炉结构及产品,与两处印纹硬陶窑址有非常明显的继承关系

杨宁波告诉记者,此次发现的几座窑炉,火膛的特征一脉相承,窑尾烧结面多呈红褐色,表明当时仍未解决分段投柴的技术。窑址中均未发现垫烧具,采取的是器物直接置于窑床上裸烧的烧制方式。此外,文玩,青瓷窑址的废弃堆积中发现大量变形的产品,胎体粗疏,釉色多呈青褐色。部分硬陶因为生烧,胎体呈黄褐色。

这一系列特征都表明,当时此处的窑址处在龙窑结构的探索期,文玩,青瓷的烧造技术还不够成熟。同时,几座窑址的年代相互衔接,处于长江中游由陶向成熟青瓷转变的关键时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陕西首次发现65件彩绘佛头 或与北周灭法有关

    陕西首次发现65件彩绘佛头 或与北周灭法有关

    2019-01-07 23:12

  • 该遗址发掘是我国首次大规模道教考古发掘

    该遗址发掘是我国首次大规模道教考古发掘

    2019-01-07 21:02

  • 构筑方式均为墓葬所在的原地表掏挖平面呈圆角方形、浅竖穴、直壁、平底的土坑

    构筑方式均为墓葬所在的原地表掏挖平面呈圆角方形、浅竖穴、直壁、平

    2019-01-07 20:13

  •  她补充道:这是我们首次在公元前七世纪建筑物考古发掘环境中发现珍贵印章

    她补充道:这是我们首次在公元前七世纪建筑物考古发掘环境中发现珍

    2019-01-07 16:41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