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青岛土山屯墓群考古发掘获重要新发现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07 20:42 我要评论( )

土山屯墓群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土山屯村东北的岭地上群山环绕的开阔地带,地下多为砂岩。墓群原有15座封土,其中1座被毁坏。封土大小不一,大的直径约15米-30米。 2017年3月-11月,为配合铁路工程建设,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黄岛区博物馆,对工程所涉

土山屯墓群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土山屯村东北的岭地上群山环绕的开阔地带,地下多为砂岩。墓群原有15座封土,其中1座被毁坏。封土大小不一,大的直径约15米-30米。

2017年3月-11月,为配合铁路工程建设青岛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黄岛区博物馆,对工程所涉土山屯墓群部分区域进行考古发掘

共清理汉代封土14处、汉魏时期墓葬60余座,出土大量原始青瓷器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丝织品等文物。其中封土及埋葬习俗、“祭台”性质的砖构平台、“堂寝”椁室结构、遣册、“上计”公文木牍、温明和席等为这次考古重要新发现,已经引起业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M147玉席正射影像

M147玉印

墓葬结构的新发现为封土墓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考古新成果

此次考古发现,墓群封土之下一般为两座具有早晚关系的并穴墓葬。较早的墓葬入葬后,在墓上起封土,为第一次埋葬封土。较晚的墓葬均打破部分较早的封土,入葬后,再在其上起封土,较晚的封土叠压在原封土之上,整体形成一个更大的封土。部分墓圹外围发现有沟状遗迹可能为排水沟界沟。

砖构平台为国内汉代墓葬发掘首次发现,共在7处封土有发现。这类平台均位于封土南侧的缓坡之上,略呈方形,边长2-2.5米。其基本结构是东西向铺素面平砖,再在周边用立砖砌出平台范围,其中编号封10的砖构平台中央放置有一灰陶罐。《论衡·四讳》:“古礼庙祭,今俗墓祀”。初步推测,这可能是西汉晚期墓前祭祀的“祭台”性质的遗迹,其作用应是在墓前“露祭”时摆放酒食。部分封土发现有存在早晚关系的两处砖构平台,分别对应早晚两次埋葬封土,其中较晚的平台一般位于整处封土南侧缓坡的中心位置,应是同时祭祀封土下两座墓的墓主人。

本次共发掘西汉晚期——东汉早中期墓葬52座,东汉晚期-魏晋时期墓8座。最为重要的是西汉晚期-东汉早中期的一批墓葬,这些墓葬大部分并穴分布于封土之下,呈长方形,部分带有墓道呈“甲”字形,岩坑竖穴砖木混合椁形制为主,M177发现有“人”字形椁顶的迹象。有的椁外填有大量的陶瓦片堆积,多为破碎的建筑材料,推测其用途与“积贝、积沙、积石”墓的用途相似,可能也有一定防盗作用,可称之为“积陶墓”。

这批墓葬中,M147、M157和M177保存最为完好,形制结构清晰,出土遗物丰富。

M147位于4号封土之下的西侧,晚于东侧的M148。岩坑竖穴双椁双棺结构。带有墓道,呈“甲”字形,墓道上凿有数目较多的脚窝。墓圹南北5.2米、东西长4.65米,墓道长7.2米,宽2.5米。

墓室内四周为砖椁,砖椁内有木椁,木椁分器物厢室和棺室。内棺外表髹黑漆,棺体表面有4道横向棺束,宽约5厘米,从棺盖延伸到棺底,棺盖与棺身交接处亦有一道棺束。棺束捆麻布作胎,再髹漆。由于棺盖密封完好,棺内为清水。

棺内有男性墓主一名,仰身直肢葬,身体的骨骼和须发(头发、胡须、体毛)保存完好。据遣册及印章所载,墓主人应为“堂邑令刘赐”。随葬品有原始青瓷壶、玉温明、玉枕、玉席、玉具剑、玉带钩、琉璃七窍塞、嵌金环首铁刀、铜镜、铜印章、玉印章、木俑、木杖、毛笔、板研漆盒和一批木牍。另有大量织物,残朽较为严重

M157位于5号封土之下的西侧,晚于东侧的M158。带有墓道,呈“甲”字形,岩坑竖穴双椁重棺结构。墓圹南北4.3米、东西3.8米,墓道长11米,宽2.8米。椁外填有大量碎陶片,陶片之上填青膏泥。砖椁内置木椁、重棺和器物厢,棺体髹黑漆,表面有2道横向棺束,宽约5厘米,从棺盖一直延伸到棺底。

墓主人骨骼已朽,仅余少量的头发和指甲,据遣册所载,墓主人为“左曹中郎刘仲子”,随葬品主要有铜印、铜镜、铜带钩、漆盒、木剑、木枕、木带钩、木杖、双管毛笔、板研盒、纱帽和木牍等。棺底散布一层大泉五十铜钱和粮食。另有大量织物,惜残朽较为严重,仅能提取残块标本

M177位于7号封土之下,打破M178封土,为带墓道的“甲”字形岩坑竖穴木椁墓。墓口长5.5米、宽4.5米,深7米,南北向。墓道长14.8米、宽1.9-2.5米。椁上及外侧填有一层青膏泥,膏泥内杂有大量陶片。根据发掘迹象,推测在椁盖板上另有“人字形”木质椁顶。“人字形”椁顶南侧,椁室南侧板之上,有一道类似“拱门”的单层平砌砖墙,与“人字形”椁顶处于同一层位。重椁重棺,椁室为“堂寝”结构,西侧棺室为“寝”,东侧厢室为“堂”。“堂”与“寝”间有栏杆状隔断和门道。内外棺均髹黑漆。

据遣册所载,墓主人为劉驕君。墓内随葬品主要有漆案、耳杯、漆盒、漆盘、竹笥、木牍、角擿和纺织品等。其中丝织品较多,据遣册记载,棺室内应有50件随葬的织物。部分织物保存较好,织物、纹饰及刺绣等尚存,故决定将内棺整体提取,待进一步开展实验室考古工作

发掘区域东部整体布置探沟

M177东边厢三维建模解剖—“堂寝”结构

M177棺椁结构

封5前的祭台

温明、玉席和木牍等大批珍贵文物的出土解决了学界疑问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生物研究所等考古机构开展探源青岛考古工程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生物研究所等考古

    2018-12-29 03:59

  • 也是一项中日韩中长期文化合作战略性项目

    也是一项中日韩中长期文化合作战略性项目

    2018-12-24 20:03

  • 青岛发掘近千兽骨化石

    青岛发掘近千兽骨化石

    2018-12-23 23:42

  •  青岛文化历史追溯到万年前 记者了解到

    青岛文化历史追溯到万年前 记者了解到

    2018-12-23 20:28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