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每个藩王府只有唯一一枚金宝,世代传袭,因此较金册显得更为稀少和珍贵。
本次出水的这枚金宝,虽被人为割损,但可清楚地辨识出印面的篆书“蜀”字,当来自蜀藩王府。
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又有丰硕成果。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2017-2018年度水下考古发掘昨日结束,在当天举行的通报会上,文物部门通报,本年度总计出水文物12000余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枚蜀王金宝,至纯天珠,这也是我国首次发现明代亲王金宝。
据明史记载,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世子承袭王位,止授金册,传用金宝。作为明代亲王在藩地发布政令、与中央书信往来的信鉴,每个藩王府只有唯一一枚金宝,世代传袭,因此较金册显得更为稀少和珍贵。本次出水的这枚金宝虽然残损,但可清楚地辨识出印面的篆书“蜀”字,当来自蜀藩王府。
据了解,此次出水文物种类更为丰富,首次发现以三眼铳为代表的火器,以及铁刀、铁剑、铁叉等兵器,还出水诸多铭刻有德阳、双流、温江等川内地名的银锭,嵌有翡翠、蓝宝石、珍珠的金银首饰,数以万计的船钉。此外,也同时出水了金册、西王赏功金银币等。
彭山江口
明末战场遗址
原名彭山江口沉银遗址。1646年,明朝末年,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在此遭明朝参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传说中上千艘满载金银财宝的船沉于江底。2017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采用在江面围堰的方式开展科学考古,发掘面积约2万平方米,出水金册、金锭、银锭、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珍贵文物3万余件,实证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
今年1月24日开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眉山市彭山区文物管理所开展了第二次围堰考古,历时近3个月,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
2017-2018年度
水下考古
2017年12月26日启动,围堰施工
2018年1月24日考古发掘正式开始
2018年4月20日考古发掘正式结束
发掘时间87天
发掘面积10000平方米
出水文物12000余件
重要发现
蜀王金宝
这是我国首次发现明代亲王金宝
刻地名银锭
多枚银锭出水,刻有四川双流县、灌县、温江县、德阳县、新津县等地名
火器三眼铳
首次发现火器——三眼铳,或来自明朝神机营
此外,还发现大量船钉和船具,为考古人员寻找沉船提供了证据和线索
蜀王金宝出水
较金册更为稀少和珍贵
据明史记载,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世子承袭王位,止授金册,传用金宝。也即是说,每个藩王府只有唯一一枚金宝,世代传袭,因此较金册显得更为稀少和珍贵。
记者看到,本次出水的这枚金宝,残损成10多块,有明显的刀砍痕迹,仅存四分之一,但可清楚地辨识出印面的篆书“蜀”字,当来自蜀藩王府,这也是国内首次发现明代亲王金宝。此外发现的刻有精致花纹的金碗、银碗等也应属于王室所有。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项目领队刘志岩分析,这枚金宝之所以被砍成了10多块,一来可能是张献忠等人只是将其当做黄金,砍掉是为了方便携带;另一种原因可能是金宝是明朝亲王权力的象征,张献忠等人有意将其砍成多块,以表达对明代朝廷的藐视。
按明代分封制,皇子封为亲王,授以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其封地建王府、设官吏,宫室、冠服、车旗的规格仅下于皇帝一等,地位极为尊贵。
自考古发掘以来,考古人员从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出来的文物包括明朝藩王金册、郡王银册,大量精美的金簪、金手镯、金戒指等首饰,以及大量明朝官银。如今,蜀藩王府金宝被发现,再次证明张献忠的财富,很大一部分劫掠自蜀王府。
首次发现三眼铳
或来自明火器部队神机营
记者了解到,此次考古发掘,还首次发现了以三眼铳为代表的火器。展示出来的三眼铳在水下沉埋多年,虽已锈迹斑斑,但外形尚存,瞩目而视,几百年前的火焰似乎从火铳里澎湃而出。刘志岩表示,此次首次发现的这支三眼火铳有可能从神机营而来。
资料显示,1410年,明成祖朱棣组建了专门的火器部队——神机营,比欧洲最早成建制的西班牙火枪兵(创建于1510年),要早一个世纪左右。神机营是中国和乃至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队,担负着“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重任,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既然明代已经开始使用火器,还专门设置了掌管并使用火器的部队——神机营,至纯天珠,按道理说,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应该也会发现火器,然而2017年的考古发掘并没有发现火器。
之前接受采访时,刘志岩曾表示,“2018年的发掘正在进行中,有没有火器等到发掘结束之后肯定会有一个答案,我们也会给大家一个说法。”
如今,以三眼铳为代表的火器真的出水了,可以肯定这场战争采取了火攻,这为确认这一处古代战场遗址提供了更多证据。
出水数百银锭
刻有双流温江灌县新津等地名
本次考古发掘,还出水几百个银锭,很多银锭上都刻有铸造地名,或者工匠名字、银两重量等文字。在一个银锭上,赫然写着“西朝双流县银匠黄杨”。
专家介绍,这些文字中最为可贵的是各地地名。这个“双流县”就是现在的双流,从内容来看,银锭在双流铸造,文玩,打造这个银锭的工匠叫黄杨。“这可能是税银,刻有银匠的名字,是为了防止缺斤少两,便于以后追查,有点类似现在的倒查制。”
由于长年沉浸江水中,银锭外部已氧化,呈黑色,部分有残损。专家介绍,银子是五十两一锭,纯度大概在95%以上,除了双流,还刻有温江、灌县、德阳、新津等字样。这些刻有地名的银锭,为研究张献忠在四川的活动范围提供了实物证据。此外,此次发掘还发现大量船钉、船具,也为寻找沉船提供了新线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