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月4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徐海瑞 通讯员 邓晓丽)舜帝南巡为何来到湖南?屈原和贾谊与湖湘文化有哪些关联?长沙窑为何能在唐代风靡世界……这些关于湖南的历史疑问,文玩,成为一代又一代学者不断探寻的话题。
从1月5日开始,围绕这些话题,长沙博物馆湘城讲坛推出“发现湖南”系列讲座,邀请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为你讲述他们在考古研究工作中找到的“答案”。
2015年12月28日,长沙博物馆新馆开放,湘城讲坛第一讲次日开讲。据长沙博物馆馆长王立华介绍,三年间,湘城讲坛聚焦湖湘历史,至纯天珠,放眼世界文明,举办讲座60余场,现场听众超过一万人次,线上直播点击量超40万次,成长为长沙有影响力的公共文化品牌。在湘城讲坛三周年之际,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长沙博物馆联合推出“发现湖南”系列讲座。该系列是湘城讲坛开讲以来规模最大的系列讲座,也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以讲座的形式完整展现湖南省多年来的考古发现。
1月5日至5月11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十位考古专家将用10场讲座,梳理湖南历史序列,回溯湖湘文明根源,全方位呈现湖南历史,为湖南人讲湖南事,贵州文玩,助湖南人懂湖南史。
预告
明天下午两点半看讲座直播
1月5日的首场讲座将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主讲,题目为《九嶷山上白云飞——湖南上古历史的考古学重建》。郭伟民介绍说,远离华夏中土的湖南曾被认为是不适生聚的地方,古史关于湖南的记载更是寥若晨星,这些空白却正为考古学研究腾出了足够的空间。自1986年建所,湖南考古所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填补了湖南远古历史的空白,基本建立了湖南历史的时空框架。
郭伟民研究发现,湖南历史源头可追溯到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此后薪火相传连绵不绝。湖南旧石器文化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砾石石器文化的重要代表,湖南新石器文化和江汉、中原之间有着频繁的交流,湖南地区最先出现的水稻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粮食作物,湖南青铜文明带有着明显的中原文化印记。
此外,玉蟾岩遗址、洪江高庙遗址、澧县城头山遗址、炭河里遗址、龙山里耶古城、楚汉古城、长沙铜官窑遗址、永顺老司城等遗址中出土的种种考古证据都明确地证明:湖南自古以来就和华夏文化有着血脉关联
“发现湖南”系列讲座首讲将在1月5日14:30-16:30举行,感兴趣的市民可通过长沙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微信号“考古邦”预约前往聆听。同时,潇湘晨报、ZAKER潇湘将对本场讲座进行现场直播,市民可通过扫描左侧二维码观看直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