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新疆和硕将抢救性发掘老乃仁克墓地 含战国墓葬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9 16:49 我要评论( )

据从新疆和硕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获悉,为确保该县老乃仁克墓地文物的安全,更好地推动该县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该县将投资50万元对老乃仁克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有墓葬年代初定为战国时期。 据悉,和硕县老乃仁克墓地地处和硕县北部天山低山区的

据从新疆和硕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获悉,为确保该县老乃仁克墓地文物的安全,更好地推动该县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该县将投资50万元对老乃仁克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有墓葬年代初定为战国时期。

据悉,和硕县老乃仁克墓地地处和硕县北部天山低山区的包尔图洼地西北端,乃仁克尔沟口东面的台地上,海拔1900米,墓地所在之处的谷地南北宽达500米,谷地南侧为深沟,沟中有水;北侧为台地,地形较平坦,地表为砾土层,生长有低矮的牧草,该地与其附近的沟谷为本布图村的放牧区。

新疆和硕将抢救性发掘老乃仁克墓地 含战国墓葬

新疆和硕将抢救性发掘老乃仁克墓地 含战国墓葬

图为新疆和硕县即将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的老乃仁克墓地现场。

该墓地共有墓葬160座,根据墓葬的地表形态判断,主要是石围、石堆和土石堆墓。石堆、土石堆墓主要分布于墓地的西区和东区沟缘处,数量较少,形制亦不大,一般直径2~4米,高0.3~0.5米,有的封堆仅稍高于地面,其分布较散,唯西片中部有7座石堆由南向北、向东呈弧形排列,墓葬之间的间距甚小,一般在1米左右,最小的仅0.6米,而其附近无其他墓葬,,不似祭祀堆而似墓葬;石围墓较多,主要分布于东区,多为长方形石围,有些石围中填土石。此类墓葬多为十余座一组,呈直线排列,石围之间间距多在1米左右,方向东偏南。许多石围的一端(北)呈弧形,并堆有一低矮的圆形小石堆。这种形状的墓葬大小多为3×7米,高0.3~0.4米,最大的为5×8米。

据介绍,此类墓葬多被盗掘,从盗坑可观察到墓室结构,墓室均为竖穴或袋状石室,其上有长约2米的石盖板,有的墓室中见人骨和一些圆木段,地表偶见夹砂红陶片。该处墓地的墓葬形制与察吾呼一、四号墓地的墓葬相似,而更接近于其东面的包尔图二分场一号墓地的墓葬,年代初定为战国

由于该墓地位于山区,远离居民区,无法进行看护,许多墓葬遭到严重盗掘,为确保老乃仁克墓地文物的安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和硕县决定对该墓地全部墓葬实施抢救性清理发掘。

目前,和硕县已委托新疆文物局对老乃仁克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新疆文物局依照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90]文物字第248号《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经费预算定额管理办法》的标准,核定考古勘探发掘费50万元,经费全部由和硕县财政承担拨付,现双方依据《文物保护法》和《自治区实施<文物保护法>办法》,已签订和硕县老乃仁克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协议书,发掘工作近期即将展开。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经过文物部门为期两个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经过文物部门为期两个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2019-01-01 19:21

  • 城墙下随处可见新鲜的沙葱

    城墙下随处可见新鲜的沙葱

    2019-01-01 19:17

  • 她的去世令家人十分痛心

    她的去世令家人十分痛心

    2019-01-01 16:51

  • 但是随之而来的遗址保护问题愈加凸显

    但是随之而来的遗址保护问题愈加凸显

    2018-12-30 13:40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