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个月挖掘,永州武庙考古发掘硕果累累。在永州市零陵区东山之巅山脚,以现存武庙大雄宝殿为中心,在长达300余米的中轴线上,依次发现了五级台地,发掘出来的建筑基址完整地展现了六百年前明代永州武庙的建筑结构。20000平米的宏大占地面积、遗存的青石柱础、青砖地面铺装、青石排水沟、鹅卵石铺装的天井一一再现了永州武庙庞大的建筑格局。考古发掘为永州武庙的保护利用和东山景区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充分的历史依据。
发掘岀的明代武庙一级台地的拜殿
永州武庙位于永州古城内东山之巅,是祀三国时蜀将关云长的祭祀性建筑。永州建祠祭祀关羽始于明代,时称“蜀汉前将军壮缪侯祠”。明末初毁于兵火。清顺治13年(1656年)重修,以后各代先后叠修。现存武庙为清光绪10年(1884年)重修。据光绪《零陵县志》记载,武庙旧址规模较大,正西与法华寺毗邻处有山门,进门有游廊,登踏步而上丹墀。正殿为大雄宝殿,殿前设抱厦,两侧有南北厢房,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米。现仅存正殿、殿前抱厦、五龙丹墀,分列在两级台地上。
发掘岀的明代洪武通宝铜钱
永州武庙的明代建筑基址从零陵古城内的东山之巅,自东而西一直延伸到东山脚下,气势恢宏,高山仰止。在考古现场,永州市文物处考古及文物保护科陈永军介绍到,在现有的大雄宝殿的后方台地,发现的一组建筑群基址,应该是祭祀关羽祖父及父亲的建筑遗址;正殿和殿前抱厦是武庙的厢房;五龙丹墀两侧是鹅卵石铺就的天井;五龙丹墀前的台地出现的建筑群基址,是拜殿遗址;拜殿遗址前的台地出现的建筑群基址,是照壁、演练场、仪仗室等建筑遗址。再往前的一级台地,在东山脚下,发现一组建筑群基址,是永州武庙的山门。由此,基本肯定了永州武庙的完整规模。零陵区文物管理所唐森忠副所长认为,从发掘中可以看出永州武庙座东朝西,依山势而建,五级平台,,五进规模。而且,发掘出的建筑遗址规模与清光绪县志记载的规模很不相同,可以说明,永州是明代“上湖南路分守道”治所所在地,永州武庙作为永州、郴州、邵阳共同的关帝祭祀庙宇和比武练兵之地,其建筑规模宏大是理所当然的。
发掘岀的明代青砖
此次考古发掘,是因东山景区建设的需要,经永州市人民政府同意,报湖南省文物局批准,由永州市文物处和零陵区文物管理所联合进行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