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西安发现唐朝夫妇合葬墓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9 09:26 我要评论( )

2012年5月底,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长安区发现一座葬于唐贞观十四年间的夫妇合葬墓,墓主为隋朝鹰扬郎将,该墓出土了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陶俑、铜镜、铜钱等器物百余件。 图为出土的各类陶俑 图为骑马仪仗俑 该墓葬带有明显的隋唐时代墓葬形制特点,

2012年5月底,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长安区发现一座葬于唐贞观十四年间的夫妇合葬墓,墓主为隋朝鹰扬郎将,该墓出土了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陶俑、铜镜、铜钱等器物百余件。

西安发现唐朝夫妇合葬墓

图为出土的各类陶俑

西安发现唐朝夫妇合葬墓

图为骑马仪仗俑

该墓葬带有明显的隋唐时代墓葬形制特点,为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平面呈“甲”字形,坐南朝北,由墓道、3个天井、3个过洞、甬道、封门、墓室组成,东半部则陪葬有大量的随葬品。有:灰陶罐、黄釉陶罐、鼓吹骑马仪仗俑、武士俑、文官俑、风帽俑、小冠俑、胡人俑、侍女俑、铜镜、铜钱、陶串珠、水晶串珠、铜簪花、青石墓志等。

在现场看到,侍女俑身材修长,秀眉凤目,高髻平阔、高耸如冠,身着长裙,裙腰高齐胸口,姿容娴静端庄。高髻是当时极为流行的一种发式,且样式变化无穷。如万楚诗句“托花向高髻”。其中更有卢微君的“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等,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高髻,高鬟的风采。

墓志记载:墓主人郑乹意,字恭礼,荥阳人。鹰扬郎将(隋大业三年,改府兵制的军府名称,以骠骑府为鹰扬府,主官骠骑将军,改称鹰扬郎将,正五品)。系汉晋以来的名门之后,父郑大士,曾任周仪同三司、襄城郡开国公、骠骑将军、隋开府仪同三司、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墓主人隋大业八年(公元613年)四月十七日薨于府舍,享年五十二岁。夫人柳氏,隋昌州刺史之女,以大唐武德六年(公元624年)十月七日卒于私第,享年五十七岁。以大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年)正月廿三日合葬于雍州长安县高阳之原。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专家郭永淇介绍,北魏以来的丧葬文化及文物制度,经隋代沿袭、变革至唐代,在北方地区呈主流趋势。尤其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鼎盛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均达到盛况空前的程度。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不但生时注重享受,“视死如生”观念更为强烈。死后也要有大量的随葬品。因而在隋、唐时国力强盛时期,无论帝王陵、贵族墓,抑或平民百姓墓葬中,随葬品种类很多。陶俑成为其大宗,突出表现墓主人的出行仪仗,骑马仪仗俑群成为流行元素。初唐时期陶俑体态较为清瘦,质地多为红陶。依然保留了北朝以来陶俑的一些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物质条件的提高,逐渐在随葬品中呈现出积极向上、昌盛的社会风尚。随葬品的雕塑,通过具体的形象刻画,表现了封建社会盛期广阔的生活景象。

他表示,该墓的出土为研究隋唐时期考古学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2019-01-01 22:58

  •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2019-01-01 22:49

  •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2019-01-01 22:46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