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山西吉县人祖山发现6200年前“皇帝遗骨”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9 09:17 我要评论( )

根据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成人头骨为6200年前的测定结论,以及明代当地人的墨书题记,日前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 这是近日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23位考

根据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成人头骨为6200年前的测定结论,以及明代当地人的墨书题记,日前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

这是近日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23位考古、历史、神话、民俗专家考察人祖山后形成的共识。

人祖山位于黄河中游,据不完全统计,山中历代庙宇约达200处,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建有“娲皇宫”和“伏羲皇帝正庙”的人祖庙。

早在1984年,娲皇宫遭人破坏时,考古工作者就在女娲塑像下发现遗骨,包以黄绫,盛于木函。“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明代人的墨书记载把该人骨称为“皇帝遗骨”。

从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考古工作者对人祖庙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发现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时代遗物291件(套),并在娲皇宫积土中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距今2100-900年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

专家认为,在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娲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字,不会只是一个女娲,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娲产生。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称。因此,这个遗骨无疑是明朝人认为的“娲皇”遗骨。

“皇帝遗骨”及其他考古发现,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填补了上古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断层,说明山西吉县人祖山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为吉县人祖山区域是中华婚育文明、农耕文明、八卦和古代历法起源地之说提供了实物佐证。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山西阳城将修缮商汤行庙遗址

    山西阳城将修缮商汤行庙遗址

    2019-01-01 22:42

  • 过洞高210厘米、深520厘米

    过洞高210厘米、深520厘米

    2019-01-01 16:22

  • 后到湖南省沅江府任通判

    后到湖南省沅江府任通判

    2018-12-30 10:41

  • 山西垣曲县发现金代墓葬

    山西垣曲县发现金代墓葬

    2018-12-30 08:42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