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长岭镇后夏庄村发现了陶井圈,莒州博物馆专家鉴定之后说是汉代的。”6月16日上午,市民刘先生反映,莒县长岭镇后夏庄村发现一个陶井圈,经鉴定为汉代陶井圈。6月16日上午,长岭镇工作人员已经将陶井圈挖掘出来,共有两个完整的陶井圈、两个破损的陶井圈以及大量陶器碎片。据长岭镇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陶器将放在长岭镇文化展览室中展览并保存,,这是长岭镇目前仅有的汉代器具,堪称“镇宝”。
随着汛期临近,为了确保汛期安全,长岭镇政府决定对沭河河道进行清障。由于长岭镇境内沭河岸边有 3000多棵树木,所以镇政府决定将这些树全部砍掉。“当时我们正在后夏庄村清障,先是在一个树桩的附近发现了一些陶器碎片,随后又发现了陶井圈。”镇政府工作人员崔刚吉表示,6月15日下午,他正跟后夏庄村的6名村民在沭河南岸清障,在清理树枝的时候,发现了一些陶器碎片,随后发现了一个直径1米左右圆形陶器。崔刚吉经常研究长岭文化而且多次去莒州博物馆参观,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圆形陶器就是陶井圈。
“因为长岭镇之前出土过汉代文物,所以我当时就认定这个陶井圈是有历史的。”崔刚吉说,他经过仔细观察发现,陶井圈是黑陶,虽然长岭镇现在也有快轮黑陶,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人用陶井圈,而且陶井圈周围都是红色页岩,所以他断定陶井圈不是现代的。
6月16日上午,莒州博物馆刘馆长来到现场,“经过仔细鉴定,陶井圈是汉代的。”刘馆长表示,陶井圈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保证水质。汉代的时候人们都是从河中或者井中取水,陶井圈就相当于现在农村大井周围的水泥或者石头,其作用一方面是保持井水干净,不让泥沙渗入井中,另一方面也为了加固水井,防止水井坍塌。莒县历史悠久,之前在沭河和柳青河两岸都发现过陶井圈,现在博物馆里也有陶井圈。这个陶井圈对长岭镇意义重大,刘馆长建议长岭镇自己保管。“刘馆长鉴定了之后,我们便动手挖掘出了剩余的陶井圈。”崔刚吉介绍者,他们共挖出两个完整的和两个破损的陶井圈以及一些陶器碎片,挖掘过程中四个陶井圈是上下一层层套起来的,“可能经过长时间河水冲刷,上面的两个陶井圈受到破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