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墓主人也较现代人身材矮??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9 04:30 我要评论( )

7月1日,记者在长春市双阳区山河街道羊圈村一处向阳缓坡地带上看到两座距今2500年以上的青铜时期墓葬,这是长春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长春市双阳区文物管理所对羊圈顶子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的最新成果。 【一】 石棺揭秘: 绝非大石雕凿就 棺由板石对砌

7月1日,记者在长春市双阳区山河街道羊圈村一处向阳缓坡地带上看到两座距今2500年以上的青铜时期墓葬,这是长春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长春市双阳区文物管理所对羊圈顶子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的最新成果。

【一】

石棺揭秘:

绝非大石雕凿就

棺由板石对砌成

由于长期水土流失和人为取土等原因,今年6月份,羊圈顶子墓群部分石棺墓暴露出来。为了防止石棺墓遭到进一步破坏,长春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长春市双阳区文物管理所对羊圈顶子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墓主人也较现代人身材矮??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

A区石棺墓发掘现场。

墓主人也较现代人身材矮??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

长春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王义学对刚发掘出来的石耒很感兴趣。

墓主人也较现代人身材矮??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

石棺墓内人体骨骼的腿骨部分。

墓主人也较现代人身材矮??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

长春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助理馆员崔殿尧在现场绘图。

墓主人也较现代人身材矮??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

发掘出来的青铜时期陶器残片。

羊圈顶子墓群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一处古墓群,位于双阳区山河街道羊圈村西北,南侧为亚泰水泥厂,墓群所处向阳缓坡,地表可采集到素面夹砂红褐色陶器残片。通过地表采集的遗物判断,该墓群为一处具有西团山文化类型特点的青铜时期墓群。

目前,发掘工作依然在进行中,截至记者发稿时,共发掘清理两座石棺墓。两座石棺墓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现场发掘情况可以看出,石棺墓规模较小,墓主人也较现代人身材矮小。

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两座石棺均为板石对砌墓,残存长度1米左右,宽度在60厘米左右。一座墓穴已经将墓上盖顶石取走,目前正在清理墓葬内填土,墓主人骨架已经完全暴露。另一座墓穴的表面则由几块石头(老百姓所说的“棺材板子”)覆盖住,这些石头最长不过五六十厘米,最宽不过三四十厘米。这与人们脑海中的石棺是用几块大石头分别作为底部、立面和棺板是完全不一样的。

记者询问长春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王义学,这两座墓穴为什么横面很局促,长度也很有限。王义学副所长回答,这是由青铜时期先人们下葬的方式和生存能力决定的。

王义学解释说,就青铜时期墓葬而言,早期盛行板石对砌墓, 中期盛行块石垒砌墓, 晚期开始出现土圹墓和瓮棺葬。而下葬方式除了仰身直肢以外,还有仰身屈肢(屈腿或屈臂)、侧身直肢、侧身屈肢和俯身葬, 只是后几种葬式在数量上占的比重较小。另外,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西团山人,还没有能力将一块石头凿成一口大棺材,考古学家所发掘的石棺实际是用天然石板砌成或块石垒成的一种葬具。

这次发掘的两处墓穴,已经清理了一座,墓主人是仰身屈肢葬。虽然另一座墓穴的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清理,但从现在已经取得的成果来看,通过这次羊圈顶子墓群抢救性发掘,对研究长春地区青铜时期西团山文化的分布范围以及了解在距今3000年左右生活在这片土地先人的社会经济生活、丧葬习俗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

文化段线:

西周初到秦汉际

文化跨度千年许

西团山文化是考古学中的一个术语。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考古学家李文信和日本考古学者在吉林市西团山作过考古调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西团山挖战壕时,挖出许多石棺,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注意;1948年吉林市解放后,东北师范大学(原东北大学)历史系师生在这里先后发掘石棺15座;1950年,东北考古发掘团又清理发掘出19座,出土的遗物有石斧、石锛、石刀、陶、陶壶、陶钵、陶碗、陶三足器等。

东北考古发掘团根据这次考古工作的成果,发表了《吉林市西团山石棺墓发掘报告》,首先提出“西团山文化”这一科学命名。这样,西团山遗址就成了东北地区富有特色的“西团山文化”的命名地。这是我省有史以来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考古发掘,也是新中国建立后命名的第一个考古文化。

西团山文化是吉林大地上一处独具特色的原始文化遗存。现已查明,西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吉林地区和长春地区,四平地区个别县市也有西团山文化的流布。其时间跨度为从西周初到秦汉之际,其社会性质由父系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西团山文化遗存对研究东北历史上家庭、私有制的起源,原始人类社会制度的改变和东北少数民族的繁衍生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以往,在西团山文化各个遗址的考古工作中,普遍发现了较多磨制的锛、凿、环形石锤和形式多样的石镞、骨镞,还有一些用青铜制造的小刀、锥、斧、凿等,同时发现少量青铜武器矛、短剑和镞。其中,曲刃青铜短剑具有东北地方特色,十分引人注目。这些工具和武器的出土,说明西团山文化的先民是一个迁徙性较强、手工业较发达、以狩猎和畜牧业为主的部落。他们当时已经掌握了骑马技术,能征善战,其势力曾一度扩展到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领地之内。

2001年6月,吉林市西团山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

先民形体:

身材矮小一米六

文献记载称秽人

王义学通过与以往西团山文化类型所发现的墓葬进行比对,并根据已经清理完毕的羊圈顶子墓葬内残存的人骨架判断,墓主人应该身材较为矮小,身高约在1.6米左右,其体貌特征较符合原始人的体貌特征,下一步考古工作者将对墓主人进行骨骼鉴定,以进一步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性别及体貌特征等基本信息。

另外,王义学依据相关考古知识判断,3000年前生活在羊圈顶子的先民,应为我国历史文献记载的土著秽人(早期东北人)。羊圈顶子文化与其同时代的其他文化保持着密切联系,又显示出强烈的地方特征,应是一种土著民族的青铜文化。当时,人们为了捕食方便并防御水害,多选择在不高的小山的向阳坡上居住,居室为深地穴式;后来多在山坡上开辟出的平台上居住,其居室变为半地穴式;而晚期时则开始移向平原,居室为浅地穴式。

【四】

生活细节:

有衣有饰有图腾

狩猎农耕有肉吃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2019-01-01 22:58

  •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2019-01-01 22:49

  •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2019-01-01 22:46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