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洛阳考古小分队探测“合肥侯” 距古墓仅几十米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9 00:24 我要评论( )

经过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给力支持,一度隐身的合肥侯墓及其上方测量塔坐标,终于再现踪迹。合肥市测绘院技术人员曾解释称,叠合版地图上,至少有3处参照物,能通过比对、测量距离,锁定测量塔具体经纬度信息,甚至精确到米。记者随即从合肥市文管处借来工

经过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给力”支持,一度隐身的“合肥侯”墓及其上方测量塔坐标,终于再现踪迹。合肥市测绘院技术人员曾解释称,叠合版地图上,至少有3处参照物,能通过比对、测量距离,锁定测量塔具体经纬度信息,甚至精确到米。记者随即从合肥市文管处借来工具,赶到蒙城北路进行实地测量。现场探访中,记者发现,本月11日,,合肥市文管处请来的洛阳考古小分队所探测的位置,距离古墓仅有几十米

现场寻古墓荷塘路南侧开始

记者在合肥市测绘院采访时,曾被指出,叠合地图上有3处参照物,能定位测量塔经纬度信息。为了验证这些参照物,将地图中所标信息转换为现实数据,记者从合肥市文管处借来考古用的皮尺,临时客串“考古”,来到蒙城北路。

洛阳考古小分队探测“合肥侯” 距古墓仅几十米

据3处坐标点共同指向,古墓就在这个区域

洛阳考古小分队探测“合肥侯” 距古墓仅几十米

记者现场测量

根据叠合图上所标的“荷塘路”这个第一参照物,记者所乘车辆在其南侧500米左右处停下。此时,车辆斜前方就是地图中标注“蒙城路豁口”的地段所在地,现场测量发现,此处豁口宽约30米,本来指向东侧的省电力修造厂。但因该厂尚未拆迁,因而剩余工段暂时停止,形成了此豁口。

洛阳考古队差几十米就“得手”

现场调查时,记者在此豁口的绿化带中,发现了大量呈柱状的深层泥土碎片,一看便知是考古专用利器洛阳铲挖掘出来的。经过和路文举副处长电话核实,此处就是7月11日,合肥市文管处聘请来肥的洛阳考古小分队,在此探寻古墓具体方位时,重点勘查的地段。 “很遗憾,那天的现场勘查中,从土层结构来看,没有发现探到古墓土层的迹象。 ”

事实上,站在这片豁口地带中,朝西北方向看去,叠合地图标注的测量塔方位,就在几十米开外,距离非常近。

在现场调查时,记者再一次将程如峰老人1974年根据现场勘查情况,手绘出来的墓穴形状图铺展开来比对。惊奇地发现,墓穴所展现出来的“中”字型造型,正好是东西长南北短,呈“躺倒状”。结合蒙城北路的测量宽度数据比对,记者发现这片豁口所在地域,其实正好在“躺倒式中字型”的右下角外围区域。

这次数据比对也就意味着,本月11日那次洛阳考古小分队的现场探测寻找,很可能已经摸到“合肥侯”墓的边,然而,因为再接近墓穴的位置,全被蒙城北路的柏油路面覆盖,探测未能进一步接近,加上墓穴深度极深(1974年程如峰等人勘查时,掘地5米未探到墓顶),因而失望而归。

三处坐标点均指向马路中间

记者根据叠合地图上标注的坐标信息,利用皮尺测量的数据为依据,先后从荷塘路、马路豁口、标注路灯3个坐标点出发,一米一米地推进,朝地图中所标的测量塔位置进发。结果根据胡正星等技术人员测算出来的数据,从3个坐标点出发,根据叠合地图所标注的“寻标”方法,找到的测量塔方位,都集中在了一个靠近马路中间绿化带,略偏向马路西侧的点上,误差距离竟然只有1米左右。 3处坐标点共同指向的测量塔原来所在位置,现今已完全变成了马路,没有丝毫以往的特征。

昨日下午,记者将实地探测得来的具体数据,反馈到了合肥市文物管理处,留档保存。这次现场勘测,进一步验证、细化了合肥市测绘院叠合地图的判断。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2019-01-01 23:03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考古学家在主墓室发现了一些木制面具、石棺盖把手等物

    考古学家在主墓室发现了一些木制面具、石棺盖把手等物

    2019-01-01 22:27

  • 茶陵古城墙迎熏门考古勘探

    茶陵古城墙迎熏门考古勘探

    2019-01-01 20:09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