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内蒙古敖汉兴隆沟发现红山文化罕见整身陶人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8 22:55 我要评论( )

5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与敖汉旗博物馆联合在该旗境内的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的地表采集到红山文化陶人残片。考古人员对陶人残片出土位置周围100平方米范围内的地表耕土进行了仔细筛选,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得了更多陶人

5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与敖汉旗博物馆联合在该旗境内的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的地表采集到红山文化陶人残片。考古人员对陶人残片出土位置周围100平方米范围内的地表耕土进行了仔细筛选,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得了更多陶人肩部、腹部和背部的残片,明确该陶人出自一座红山文化晚期的半地穴式房址,在房址西南部居住面上,清理出三段陶人胳膊残块。7月6日,考古人员将采集和发掘所获的65片陶人不同身体部位的陶片或残段进行仔细黏对,这件距今约53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完整复原。  

兴隆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东部,2001~2003年,该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确认第一、二、三地点分别属于兴隆洼文化中期、红山文化晚期、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聚落。第二地点是目前所知唯一一处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红山文化晚期长方形环壕聚落。

内蒙古敖汉兴隆沟发现红山文化罕见整身陶人

这尊整身陶人用泥质红陶烧制而成,内侧呈筒状,外表通体磨光,局部施黑彩。双腿弯曲、双脚相对,呈盘坐状,双臂下垂,臂肘弯曲,双手紧握,右手在上,搭放在双脚上。头部戴冠,正中有一圆孔,长发盘折,用条带状饰物捆扎,形成横向的发髻,额顶正中有一横向长条状饰物。面部五官清晰,神态逼真,额顶饱满,眼眶周围呈椭圆状内凹,双目呈圆形,系嵌入眼窝内,双眉及眼球施黑彩,炯炯有神。鼻梁挺直,鼻头略宽,鼻孔与内侧通连。脸颊明显内凹,外侧棱线分明,口部渐渐隆起,,张嘴,呈呼喊状,人中清晰可见,下颌呈圆弧状。双耳略呈椭圆形,圆形的耳孔与内侧通连,耳垂钻有圆形小孔。脖颈竖直,右侧的脖筋明显,双肩较平,锁骨清晰可见。乳头微凸,右侧稍高,左侧微低。腹部较平,肚脐眼用小圆孔表示,与腹部内侧通连。背部微驼,似男性长者形象。  

陶人通高55厘米,高度写实,其身份似为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和王者。这是目前所知第一尊、也是最大的一尊能够完整复原的红山文化晚期整身陶人,在中国同时期的史前考古材料中十分罕见,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期红山文化聚落形态考古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研究员指出:“这首先是红山文化考古的重要发现,应该是目前我们所发现的史前同一时期形体最完整、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人像。以前牛河梁发现的是女神的形象,这次发现的陶人,几乎没有女性的特征。这也是中华文明探源进行10年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中国远古时期被认为一直缺乏塑造人像的传统,目前发现的只有三星堆的人像以及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中的玉人。在红山文化时期已经存在宗教祭祀,但发现的多是玉龙这样想象中的神物,而这尊陶人完全写实,有可能与祖先崇拜有关,或者就是五千年前的祖先”。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路古城遗址考古发掘遗物丰富

    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路古城遗址考古发掘遗物丰富

    2018-12-30 13:49

  • 有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形三种

    有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形三种

    2018-12-30 13:02

  • 陶器有罐、豆、钵、饼等

    陶器有罐、豆、钵、饼等

    2018-12-30 12:36

  • 内蒙古通辽库伦旗哈图他拉遗址发掘成果介绍

    内蒙古通辽库伦旗哈图他拉遗址发掘成果介绍

    2018-12-30 12:17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