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清代水利设施遗址现身通州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7 14:49 我要评论( )

通州区新发现200多年前的北运河滚水坝遗址。日前从通州区水务普查办公室了解到,遗址位于北运河西岸、通州区县镇靛庄村东北部,是现存北运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唯一一座水利工程。目前该发现已报送市级相关部门,有待进一步保护。据悉,通州区目前共搜集到64

通州区新发现200多年前的北运河滚水坝遗址。日前从通州区水务普查办公室了解到,遗址位于北运河西岸、通州区县镇靛庄村东北部,是现存北运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唯一一座水利工程。目前该发现已报送市级相关部门,有待进一步保护。据悉,通州区目前共搜集到64处1950年以前的水文化遗产线索。

现场 遗址掩藏杂草中

清代水利设施遗址现身通州

滚水坝遗址发现于通州区漷县镇靛庄村东北部、京津公路西侧。遗址地处一片尚未开发的荒地,两段残留的滚水坝相距百米,,就掩藏在浓密的杂草丛中。用工具小心拨开杂草后,可见布满青苔、高约2米左右的坝体(如图),被发现的滚水坝遗址夯层仍清晰可见。

据运河研究专家周良介绍,滚水坝原长80多米,宽约7米,高约4米,尚有一部分掩埋在地下。主坝和护岸均是由生石灰、上等黄土和江米汤混合在一起夯铸而成,俗称“三黄土”,其质地非常坚固。

价值 填补运河设施空白

周良介绍,大运河滚水坝遗址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这一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从通州到天津段的古代大运河水利设施记载空白。古潮白河、小中河、通惠河和温榆河4条河流都在通州城北汇入大运河,进入雨季,上游4条河发洪水,运河也跟着发洪水,洪水在靛庄村附近冲开了一个口子,运河水就流入了港沟河,运河水位下降致使漕运受阻。为了保证运河漕运,清朝政府就在港沟河和大运河之间构筑了这个呈“工”字形的滚水坝。

发现 另现最大方孔石桥

除滚水坝外,通州区还发现了多处水文化遗产。通州区水普办副主任柳德明介绍,水普办正发动市民、专家学者在全区范围挖掘水文化遗产,此番搜集范围是通州区境内1950年以前的水文化遗产,主要针对古代及近现代重要取水口、渠道、桥梁、码头、井等水利设施,还包括与治水、抗灾、祈雨、济民相关的亭阁建筑,碑刻等人文遗址。

截至目前,共搜集到64处1950年以前的水文化遗产线索。此次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将摸清通州新城的水文化遗产家底,通州区水务局将对发现的文物基本情况保存现状进行归纳整理,同时进行测绘水文化遗产线图、摄制照片和绘制图册等相关工作。

其中还包括北京地区最大的平面方孔石桥——漷县镇东门桥。该桥全长44米,宽7米,用花岗岩方石或条石砌筑。桥下则是十三间方孔,高3米有余。是横跨港沟河的一座东西向的十三方孔平面石桥,修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因位于旧县城东门外,故名漷县东门桥,1989年5月,该桥成为通县文物保护项目,后来桥头碑上写有重修漷县东门桥碑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2019-01-01 22:49

  • 汉阴一村民老屋现两块清代匾额

    汉阴一村民老屋现两块清代匾额

    2018-12-30 12:33

  • 一座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修建的精美青石贤孝坊矗立在荒草中

    一座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修建的精美青石贤孝坊矗立在荒草中

    2018-12-30 12:07

  • 对保护区的文物保护、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社会经济发展等做了长远的统筹规划;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辽宁省牛河梁遗址保护条

    对保护区的文物保护、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社会经济发展等做了长远的

    2018-12-30 11:02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