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浸泡在泥水里的墓室显现出来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7 06:42 我要评论( )

近日,在安庆市潜山县城西河大桥下游1公里处,正在修建拦河堰,施工人员在河道中起土时,突然发现一座古墓,潜山县文物部门迅速前来清理,抽干古墓积水,于10月20日展开墓葬挖掘工作。 这座墓葬位于河道砂层下四五米处,挖开的沙土中夹黑色膏泥,墓顶砖上

近日,在安庆市潜山县城西河大桥下游1公里处,正在修建拦河堰,施工人员在河道中起土时,突然发现一座古墓,潜山县文物部门迅速前来清理,抽干古墓积水,于10月20日展开墓葬挖掘工作。

这座墓葬位于河道砂层下四五米处,挖开的沙土中夹黑色膏泥,墓顶砖上盖着5块大石板封存,其中两块石板已打开。

据介绍,从这个墓的结构来看,是砖室墓,用砖从底层顺砖一丁三顺的砌法,砌到十四层之后,它就向外跳出三层,然后再用大石板把它封存。一般的墓在挑出以后采用卷顶的方式,就是卷拱的方式,但是这个墓是平的。

石板全部被移走后,浸泡在泥水里的墓室显现出来,整个墓长3.8米,宽1.6米,墓向是坐南朝北,从罗盘方位上来看,它是360度,很少见。

古墓的顶部是个耳室, 一个泥灰陶瓶倒在泥水里,众人将长颈陶瓶取出放好,然后清除耳室的淤泥,果然又发现另一个陶瓶,这个瓶在起出来时候承受力太强了破损了,转家表示这个可以修复的。

除了这两个陶瓶外,耳室里没有其它葬品。技工开始清理棺木,古墓的棺盖已腐烂陷落,棺材钉显露出来,特别醒目。这个棺材钉的特点就是钉帽子特别大,有碗口这么大。

当轻轻将两侧站板向内撬的时候,砖壁上出现了六个墓龛。墓室左右对称共有12个墓龛,每个里面都藏有一个陶俑,均为文官俑。从陶俑的表情和它的纹饰来看,这个陶俑不是神煞之类的陶俑,可能是主人的侍从或者是风水类的或者是十二神啊等等。

发现陶俑后,陷落的棺材盖板与站板先后被移除,此时棺底泥浆深厚,经过细细的摸索,技工们从泥泞中找到了几十枚铜钱。这些铜钱都是死者放在腰部的,,用当地话,叫垫背钱。都是成串成串的陪葬的。

经清洗计数后,发现铜钱有50多枚,分别为开元、元丰、太平、祥符、元符5种。从而初步论证,该墓葬应为北宋晚期的墓葬。

由此,文物工作人员大致判定这座古墓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据介绍,宋代以后古墓出土的器物都越来越少,物件也比较简单。这座古墓也一样,出土器物并不多,技工们再也找不到什么陪葬品后,就将棺底板移除,铲除淤泥,撒些沙在底层摱砖上,吸干水份后清除,此时整个墓室显得十分规整,南宽北窄,两边墓龛对称,立有陶俑,顶部设有祭台,那两件长颈陶瓶应该是摆放在祭台两侧的方墩上,后来被泥水淹倒了。在经过测量绘图后,技工们将文物一件一件依出土时的位置重新回放好,进行拍照存档。

专家介绍,从这个墓出土的器物上面,也没有墓志和生平的记载,墓主的身份的人还有待研究。

目前,这座古墓的后期资料整理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安庆市发现明代墓志

    安庆市发现明代墓志

    2018-12-30 13:59

  • 一座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修建的精美青石贤孝坊矗立在荒草中

    一座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修建的精美青石贤孝坊矗立在荒草中

    2018-12-30 12:07

  • 由于当时城墙砖在检验时要求很严

    由于当时城墙砖在检验时要求很严

    2018-12-29 21:18

  • 明长城很多都是叠压在早期长城上修建的

    明长城很多都是叠压在早期长城上修建的

    2018-12-29 16:38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