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咸阳古墓发现2400年前火锅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6 22:32 我要评论( )

火锅,是冬日人们最喜欢的美味之一,从考古中发现,古人已有吃火锅的传统,早在两三千年前的上古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吃火锅了。宋代每到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还要举办暖炉会,家家过节般地吃火锅。还有一种说法,筷子发明恰恰是吃火锅的需要。 西汉铁

火锅,是冬日人们最喜欢的美味之一,从考古中发现,古人已有吃火锅的传统,早在两三千年前的上古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吃火锅了。宋代每到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还要举办“暖炉会”,家家过节般地吃火锅。还有一种说法,筷子发明恰恰是吃火锅的需要。

咸阳古墓发现2400年前火锅

西汉铁暖炉(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咸阳古墓发现2400年前火锅

汉代“鸳鸯火锅”分格鼎 (江苏盱眙江都王刘非墓出土)

咸阳古墓发现2400年前火锅

东汉三格锅

咸阳古墓发现2400年前火锅

暖锅

西周墓葬群中发现两只“火锅”

如果追溯火锅的源头,当从商周时期的青铜鼎说起。

鼎是商周时期人们烹煮饭菜最常用的炊具——即今天的锅。鼎与锅的不同之处在于,鼎有三足,不需要另置灶台,可直接置于地面,做饭时将木柴放在腹下燃烧就行,不少鼎出土后发现,腹下有烟熏火燎的痕迹,就是这种原因,而这正是火锅的加热特征。

这种鼎,其实就是将炊器与盛器结合到一起的一种“火锅”。

2010年11月,在陕西西安咸阳机场二期考古工地上,清理出一座距今2400多年的战国时期秦墓。在墓的壁龛中发现了一件青铜鼎、一件青铜锺和一件漆器残件。此鼎高20厘米、腹径24.5厘米,有盖,令考古人员惊讶的是,鼎内竟然还有半下子骨头汤。骨头经鉴定,被认定是狗骨,证明这是一锅狗肉汤,被圈内趣称为“狗肉火锅”。此发现经媒体披露后,引起轰动。

吃火锅,在战国时期应该已经比较普遍,此时更形象的叫法——是“温炉”。1966年4月,在咸阳境内便发现了一件属于战国后期的“脩武府”青铜温炉,此炉分上下两层,上层盛食物或酒浆,下层放炭火。经鉴定,此炉为魏国器具,可见战国时不只秦国人吃火锅,魏国人也吃火锅。

而在更早的西周,甚至再早的商代墓葬考古中,也出土过火锅。

1974年至1975年,在陕西宝鸡市茹家庄发掘了两座西周墓葬,墓主人分别是■白和其配偶井姬,随葬器物非常丰富,出土铜器、陶器及各种玉石饰物共1500多件。在60多件铜容器中,便有两只火锅。

其中一只出土于二号墓中,上面有铭文“■白乍井姬■鼎”。此鼎造型奇特,只有一只足,上部是立耳鼓腹圆鼎,底部中央有一圆柱鼎足,立于一个三足盘上。经分析,这不是普通做饭的鼎,而是当时的火锅,底部盘内可置炭火加热,方便将火源与菜品一起端到桌上。

“■白乍井姬■鼎”高15.2厘米,口径14厘米,鼎腹深7.8厘米,全器重1.8公斤。鼎底和盘上还有烟炱的痕迹,可见它是实用器随葬的。另一只火锅出土于一号墓乙室中,构造、形制相同,仅腹腔较浅。

从“■白乍井姬■鼎”的用途来看,当年至少在周代贵族中间,便是开始“吃火锅”了。从其容量来看,盛满菜也只够一人食用,进而推测是分餐制情况下所用,一人一只,吃的是“小火锅”。

辽代契丹人发明“涮火锅”

火锅发展到后来,已成为一种饮食时尚。在唐代,富人设家宴时一般都会备火锅。诗人白居易《问刘十九》一诗中有这么一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里的“小火炉”就是一种小火锅,但是用来温酒的,做菜的应该更大一些。

宋代吃火锅则很平民化。在当年的黄河流域一带,民间有“暖冬”风俗,每到农历十月初一,时人便认为入冬了。这一天家家都举办“暖炉会”,过节般地围着火炉吃肉喝酒,此即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所谓,“十月朔,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暖炉会上,有的是吃烧烤,有的是吃火锅。

古人吃火锅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将食材先做熟,带着火源端到桌上吃;另一种是把料汤烧沸,生、冷食材吃时再放入汤锅中,迅速烫熟、加热,蘸着佐料吃。后一种吃法,即是今人常说的“涮”,通称“涮火锅”,因食材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吃羊肉火锅,叫“涮羊肉”,将羊肉切成薄片涮着吃;吃牛肉火锅,则叫“涮牛肉”。

“涮火锅”何时出现的?至迟在公元10世纪时的辽代已有了。目前可以看到最早的涮火锅场景,就是在辽代契丹人的壁画中发现的。

1984年,在对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敖汉旗康营子一座辽墓考古发掘中,在甬道东西两壁上均发现了壁画。此壁画应该是“侍奉图”,其中东壁那幅画中,,三个契丹人围着一个三足火锅,席地而坐,中间一个人正在调拨着火锅,旁边一人拿着筷子,正欲吃。火锅旁边一只三足容器内盛着满满的(羊)肉、雁禽肉这类已清洗干净的待用食材;前面方桌上有两只盛放佐料的小碗和两只酒杯。桌右侧有一长颈罐,应该为酒瓶……一千多年前契丹人涮火锅的场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传说,契丹人涮火锅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发明。当年阿保机率军进攻渤海国,行军至一个叫天门岭的地方,停下来宿营埋锅,准备休息吃饭。就在锅里汤开时,探马递来情报,称一队渤海兵正杀过来。当时契丹兵都饿着肚子,不吃饭怎么迎战?阿保机立即传令:马不离鞍,刀不离身,卒不离伍,锅不离火,将生肉削成易熟的薄片,围着煮沸的大锅,挟着肉片轮流涮着吃……

从此,涮火锅在契丹人中间传了开来,后来又传到女真人、蒙古人、满族人直至中原地区汉人中间。

西汉时期出现“鸳鸯火锅”

到了汉魏时期,人们吃火锅更为普遍了。从考古发现来看,此时已有各式各样的火锅,火锅的材质也不局限于青铜一类,出现了铁火锅、陶火锅等;除了吃分餐制形式的“小火锅”外,那时人们还吃起了可以放不同料汤、烧煮不同口味的鸳鸯火锅。

1968年发现的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王后窦绾的墓,里面出土了大量稀世文物。在刘胜的墓中便发现了一只可以用来吃火锅的铁暖炉,2011年我曾去满城看了此墓葬及出土文物。此炉系采用鼎结构三足造型,在足腿中部设可以悬置燃料的托盘(炉底)。这种炉子温酒、热饭、吃火锅均很方便。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2019-01-01 22:58

  • 枣庄86座东周古墓出土文物数千件

    枣庄86座东周古墓出土文物数千件

    2019-01-01 22:54

  •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2019-01-01 22:49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