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隋唐黎阳仓发现84座地下粮食仓窖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6 17:14 我要评论( )

尘封千年的隋唐黎阳仓遗址,因为中国大运河的申遗而重见天日。经过近一年的考古发掘,黎阳仓曾经的辉煌和沧桑,重新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考古队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海旺说,黎阳仓是我国古代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粮仓,它的发现,对于研究

尘封千年的隋唐黎阳仓遗址,因为中国大运河的“申遗”而重见天日。经过近一年的考古发掘,黎阳仓曾经的辉煌和沧桑,重新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隋唐黎阳仓发现84座地下粮食仓窖

考古队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海旺说,黎阳仓是我国古代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粮仓,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粮食储存方式、地下储粮技术、粮仓设置与交通关系、粮食对国家政权的影响和大运河历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黎阳仓遗址位于河南省浚县大伾山北麓,经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已发现排列整齐的84座地下仓窖,布局完整的仓城也被揭示出来:仓城由城墙、城门、护城河组成,城内还发现有仓城管理区、漕运码头、运粮渠道等古代漕运遗迹。

此外,还发现了大型建筑基址、夯土台基、路、墓葬、沟和灰坑等重要遗迹,出土陶瓷、板瓦、筒瓦等文物标本万余件(片),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和建筑材料标本500余件,带“官”字款板瓦200余件(片)。

已发现的84座地下仓窖排列整齐有序,有10余排,每排有仓窖5个-10个不等。仓窖皆呈圆形,口大底小,大小不一,最常见的口径在10米左右,距现在地表最浅的有4.5米,最深的有7米以上。考古人员已发掘了116号和18号仓窖,口径8米、底径6.5米,是黎阳仓内最小的仓窖。

发掘表明,地下仓窖是由厚约5厘米的木板拼筑而成。具体建筑过程是:根据设计规划排列每一个仓窖位置,开挖一个口大底小的圆坑后,拼筑木板,窖底由拼接成圜形的木板平铺而成,窖壁四周由竖向木板自下而上拼合而成。根据仓窖大小的不同,在窖口四周等距离开挖10个至16个锥形柱坑,,立上木柱,在窖底中心部位,立上中柱,地面以上做成圆锥形仓窖顶。

仓城管理区位于仓城北中部,夯土基础东西长50米、南北宽24米。管理区东侧,还发现有漕运码头和一条宽约8米的运粮河道,它东北与黄河相通,西北与永济渠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粮仓与黄河、永济渠相互贯通的漕运水系。

综合地层关系、出土遗物特征、各类遗迹堆积特点等,并结合文献记载,专家判断地下粮窖、目前发现的仓城城墙、护城河、漕渠等,始建于隋代,废弃于唐代中期。

黎阳仓储存粮食多为最耐存储的谷子、小麦等,但在已发掘的两个仓窖里,并没有出土大量粮食。在不排除其他未发掘粮窖会有粮食残留的同时,刘海旺认为,黎阳仓作为当时黄河下游及河北地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粮仓,最主要的功能是源源不断地将粮食转运至东都洛阳、京城长安和辽东军营,一般不长久存放粮食,所以遗留下来的空仓较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2019-01-01 22:58

  •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2019-01-01 22:49

  •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2019-01-01 22:46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