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遗址目前仍被土壤覆盖保护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6 11:01 我要评论( )

南越王宫博物馆昨起扩大开放 预计整座曲流石渠遗址主楼2014年开放 历经40个月建设的国内首个考古遗址公园南越王宫博物馆再度扩大开放。本次开放区域包括南越国宫苑曲流石渠遗址保护主楼部分区域,南越、南汉宫殿遗迹模拟展示区,秦代造船遗址模拟展示区等

南越王宫博物馆昨起扩大开放

预计整座“曲流石渠”遗址主楼2014年开放

历经40个月建设的国内首个“考古遗址公园”南越王宫博物馆再度扩大开放。本次开放区域包括南越国宫苑“曲流石渠”遗址保护主楼部分区域,南越、南汉宫殿遗迹模拟展示区,秦代造船遗址模拟展示区等多个区域。馆方介绍,这种既可看到真遗址,又可观赏到其历史模样的展示方式,是南越王宫博物馆的最大亮点。

遗址目前仍被土壤覆盖保护

熊饰踏跺,用于宫殿台阶。

遗址目前仍被土壤覆盖保护

兽面砖南汉

本次开放区域中的“曲流石渠”遗址只是对空中观赏廊道小部分开放,目前已经计划增加总投入2800万元实施“治水”,预计整座“曲流石渠”遗址主楼2014年实现全开放。

遗址目前仍被土壤覆盖保护

记者昨天在南越国宫苑“曲流石渠”遗址看到,遗址楼二楼架起一个空中铁廊桥,开放的铁廊桥有10米长,,向下俯瞰便是昔日那一湾蜿蜒的“曲流石渠”。地面除了南越国宫苑“曲流石渠”,可以看到“南朝地下排水渠”、“南汉国水井”、“南汉国地下排水渠”、“元代水井”等标识。南越王宫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主任李灶新介绍,由于整个地面区域的“治水”工程尚在施工,遗址目前仍被土壤覆盖保护。

在“曲流石渠”遗址保护主楼天台,记者看到,按原貌1∶1的比例复原的“曲流石渠”模拟复原展示区已完全建成,长约160米的水渠曲廊幽径,注入月形石池后继续西流,蜿蜒贯穿整个模拟复原御花园,生动再现了2000多年前园林风情,成为本次再度开放展区的最大亮点。置身其中,仿佛令人踏入当年南越王宫苑“茵茵垂柳,曲水流觞”的空间。

在地面“曲流石渠”遗址,还可以看到一个“地下水监测点”的醒目标识。李灶新介绍,地下水监测点,是为了准确监测周边的地下水在一年中不同时期的起伏数据,以便将来建成之后准确控制对周边文物保护所需的湿度。

原址原貌模拟创遗址展示新路

专家介绍,为了让参观者既见到实物又仿若置身其中,设计者采取的原址原貌的多种模拟展示体验表现方式,成为本次扩大开放展示区最大特色,这也是国内文物遗址展示的首次创新。

露明覆罩和模拟复原展示:南越国宫署遗址内极具观赏性的曲流石渠遗址就是采用露明覆罩方式。地面标识、模拟展示:秦代造船遗址将采用地面模拟考古遗迹的方式进行展示;南越国1号宫殿也是采取这种方法。同时,通过材料等,拉开古代与现代差距,避免历史信息的误读与现代环境的混淆。

一次看尽广州历史两千年

据了解,从2011年7月1日南越国宫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免费试开放至今,吸引了大量游客尤其是旅游参观者的驻足。

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皇家园林遗址南越国宫苑,不变的城市中心自下而上层层叠压达上下12朝代考古地层,由此发掘出考古发现最早釉瓦,南越王宫最早纪事档案简文,乃至南越国陶雕小动物陶鸠,还有惹人喜爱的南汉鎏金铜瑞兽……层层叠压的考古地层之下发现的诸多文物,为考古学家留下一串串时空记忆的话题。

考古专家介绍,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釉瓦是目前发现的最早釉瓦。这种带釉砖瓦表面施一层玻璃釉,不仅表面显得华丽,而且可以防止雨水渗透,这也是西汉首次发现的碱釉。而由大型石构小池(藩池)和“曲流石渠”构成南越国的宫苑,也是中国发现年代最早,保存较完好的秦汉王家园林遗址。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说

    2018-12-29 21:24

  • 城墙残存长770、高400、厚80厘米

    城墙残存长770、高400、厚80厘米

    2018-12-29 17:40

  • 兴城再现明代墓碑

    兴城再现明代墓碑

    2018-12-29 15:20

  • (图中圈内为恐龙头部)这是自贡市继1985年首次发现亚洲最大肉食性恐龙和平永川龙之后的再次发现

    (图中圈内为恐龙头部)这是自贡市继1985年首次发现亚洲最大肉食性恐

    2018-12-29 00:35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