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金马高速(金湖县~马坝镇)开建。最初规划,这条高速,,要横穿盱眙“秦汉东阳城遗址”的北部。为了保护古城,在考古专家们的建议下,高速往北挪了150米。谁知道开古城后,又发现了大量的古墓葬。这次要再“让路”已无可能,于是,南京博物院和盱眙县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金马高速(东阳段)沿线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一共发掘了196座古墓。前不久,通过“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
让道东阳城遗址,金马高速北挪150米
下了高速,眼前一片农田,路也变得坑洼起来。“这就是正在建的金马高速。现在还在取土,做路基。”
沿路可以看到土夯实的墙,不经意,会以为是农民用来围田的。“那是古东阳城的土城墙,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这个遗址,1982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则斌说,最初,金马高速规划的路线,是在城墙内穿过,会把东阳城遗址拦腰砍断。“不仅这样,建设过程中,还会对城址产生破坏。”
如何才能做到,既保护了古城,又最小程度扰动地下文物呢?李则斌他们建议,把金马高速,东阳段往北挪。最终,专家们的意见被采纳,金马高速东阳段,往北挪了150米,全线拉长,增加了一座桥梁,多了15万方的石方,投资增加了2000多万元,这才避开了古东阳城遗址区域。
又遇古墓群
共发掘196座古墓
不过,金马高速开工后,就遭遇了墓葬群。“金马高速已经没法再改线路了,不然,就跑到安徽天长去了。”李则斌说。
之后,考古专家对这些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次,我们一共发掘了196座古墓,除了20座是六朝、唐宋的外,其余的都是汉代的。”李则斌说。据介绍,这些墓大多比较完好,没有被盗过,出土了包括铜器、铁器、漆器、玉器、石器、琉璃器、陶器等各类遗物2000余件。
李则斌说,这次考古发掘,基本上可以还原当时古东阳城内居民们的生活。考古专家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时不论贫穷富贵,随葬品有两样是不可少的,那就是铜镜和铁剑。
此次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一座长6.8米、宽3.9米、深3.2米的汉代夫妻合葬墓。在棺材盖上,考古专家们发现了木刻星象图,据介绍,它是江苏省内迄今所见第二套完整的木刻星象图。星象图向内,这样夫妻俩躺着的时候,正好可以看到。尽管已经2000多年过去,但这些星象图依然清晰。仔细辨认,星象图大致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两只凤鸟穿梭回环,而另一部分则是北斗七星等星象。木板上的图,还略带几分抽象,其中的一块木板上刻着一只鸟,鸟的肚子里有一个星球,似乎是太阳的形象。还有一幅则呈菱形,每个角上都有一个星球。这星象图是干什么用的?有什么寓意?李则斌说,这是一个迷。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