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古墓葬群位于杭州市萧山区闻堰镇湖山村以东的海拔30米山坡上,由于当地种植苗木,相当一部分砖室墓暴露于地表。为了切实有效保护地下文物,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萧山博物馆联合对业已暴露在外的萧山湘湖湖山古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此次发掘区域范围4600平方米,实际发掘面积约2800平方米,共清理了战国至明清的各类墓葬60座、宋代茔园遗迹1处。古墓葬中有土坑墓8座,砖室墓52座。出土陶、瓷、石、铁、铜等各类器物150余件(组)。
土坑墓分布于发掘区的中部和西部,有战国3座、汉代1座、宋代1座、明清3座。战国至西汉的土坑墓平面均呈长方形,随葬品较多,以陶、印纹硬陶和石器为主。
砖室墓中有六朝6座、唐代3座、明清43座。大部分砖室墓位于发掘区的东部和中部,,少量砖室墓位于发掘区西部。砖室墓的平面形制有长方形和凸字形两种,大部分业已被盗,随葬品较少。M1和M19为六朝纪年墓,墓砖上模印“建元元年□□□”和“宋元嘉廿八太岁辛卯”纪年铭文。唐代砖室墓多随葬青瓷盘口壶和开元通宝。明清时期合葬墓较多,其中以二墓同穴、异穴、并穴合葬为主,另有一组四墓异穴合葬,绝大多数墓内无随葬品。宋代茔园遗迹平面呈“工”字形,由“T”形道路和长方形拜坛组成。遗迹铺筑材料以略加修整的块石为主,另间杂少量的六朝墓砖及缸口沿,铺设较为规制。
发掘结果表明,湖山墓地是一处时代跨越较大的墓地,墓葬形制的早晚变化与浙江地区的墓葬形制演变规律相符。M19纪年墓的发现,明确了南朝早期墓葬形制、结构特征和随葬器物组合。宋代茔园遗迹为研究宋代该地区的丧葬制度和祭祀形式提供了资料。明清时期多合葬墓且排列有序的现象,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当地的埋葬习俗。该墓地的发掘为研究萧山地区的社会发展、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