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这些石质莲花覆盆柱础的周径与保国寺大殿内现存的北宋檐柱的周径相一致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5 05:43 我要评论( )

近日,为迎接千年大殿,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正在进行一系列陈列提升工程。在工程中,专家们意外地发现,一批石质莲花覆盆柱础原来是晚唐五代至北宋时期的古建遗构。 保国寺有关工作人员透露,这次发现的石质莲花覆盆柱础共12只,呈对称分布,本是作为保国寺

近日,为迎接千年大殿,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正在进行一系列陈列提升工程。在工程中,专家们意外地发现,一批石质莲花覆盆柱础原来是晚唐五代至北宋时期的古建遗构。

这些石质莲花覆盆柱础的周径与保国寺大殿内现存的北宋檐柱的周径相一致

保国寺有关工作人员透露,这次发现的石质莲花覆盆柱础共12只,呈对称分布,本是作为保国寺大殿后观音殿的柱础。东南大学、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专家结果考证确认,这批“石莲花”出自晚唐五代至北宋时期。

大殿后的观音殿本是清代建筑,,为何此次发现了晚唐五代至北宋时期的古建遗构?

专家考证勘测发现,这些石质莲花覆盆柱础的周径与保国寺大殿内现存的北宋檐柱的周径相一致。而根据史料记载,保国寺大殿内柱础系清康熙年间修缮时所替换。因此专家对这次发现的石质莲花覆盆柱础有两种猜测。

一是为当时存在的古建筑中所遗留;二是可能系保国寺大殿在清康熙年间维修时被替换的柱础移来所用。

专家又发现,这批“石莲花”的覆盆高度和莲花瓣的弧度与宋代《营造法式》记载比例数据高度吻合。而且部分柱础的莲花覆盆基座上出现的“锯匠”、“花墩”等文字,这些术语均为在我国古代早期建筑中所使用。

文保专家称,这是近年来保国寺古建筑群极为重要的一次发现,为佐证保国寺大殿建成年代提供了又一有力的物证。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2019-01-01 22:58

  •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2019-01-01 22:49

  •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2019-01-01 22:46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