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对研究赵州佛教文化以及万寿寺兴衰历史具有重大价值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5 05:19 我要评论( )

16日,赵县各子村村民挖掘出一通距今489年的明嘉靖三年《重修万寿寺记碑》,该碑高150cm,宽75cm。碑文共21行,计728字。由国子监太学生洨川张□撰文,儒生士张纲书丹,洨川隐士张世华撰额。碑文记载了子南北朝后梁大定六年至明嘉靖三年间历次重修万寿寺的

16日,赵县各子村村民挖掘出一通距今489年的明嘉靖三年《重修万寿寺记碑》,该碑高150cm,宽75cm。碑文共21行,计728字。由国子监太学生洨川张□撰文,儒生士张纲书丹,洨川隐士张世华撰额。碑文记载了子南北朝后梁大定六年至明嘉靖三年间历次重修万寿寺的经过,对研究赵州佛教文化以及万寿寺兴衰历史具有重大价值。

对研究赵州佛教文化以及万寿寺兴衰历史具有重大价值

据刚刚出土的碑刻记载,万寿寺最早建于南北朝后梁大定六年(公元559年),当时称天宁寺。大定六年的三月十五日夜,忽有古佛五尊来到各子村。大众不明其详,传呼称为自来佛,村人便在古佛停留的地方建成天宁寺。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村人礼部尚书马彦升,见寺院毁坏严重,奏请皇上重建天宁寺,皇上准敕礼部勘合重修前寺,改为大明禅院。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本村善士白政、李文智重建正殿三间,石佛旧像饰以金容,前殿三间塑饰二十四诸天神像,立为万寿寺。成化丙戌年(公元1466年)间,各子村白原、李贵再次重修,延至正德庚辰年(公元1520年),历经年久,损坏严重。村人白深同本村住山西太原府忻州刘文,重建前殿三间,内造石佛四尊,塑观音二尊俱饰金像,李义造日月光石佛二尊。李义、白俊出资画壁画二十四诸天神又增造石罗汉一十四尊。刘文、徐义造石罗汉四尊在内,白森重建正殿三间、造石佛一尊,并旧石佛像俱饰以金容。李胜于内增造乐师弥陀石佛二尊,李仁造石文殊普贤二尊各饰金像,李仁又在殿前东西对盖伽蓝二堂,造石神六尊,装饰金碧辉煌,“金碧丹青足以眩人之心目,巍然壮丽,焕然一新”。

据有关文物专家介绍,万寿寺有两大特点,,一是规格高,为宋宣和年间皇家敕修;二是规模大,自南北朝后梁大定六年肇建,经历代修建、扩建,其规模之宏大可见一斑。

在各子村,81岁的白令开老人说,在他小时候,寺院还住着僧人,他曾在寺院的三间僧房内读书。老人清晰地记得当时寺院的布局。“万寿寺有三间正殿和三间僧房。大殿供奉佛像三尊,寺院大门两侧有18尊罗汉,寺里住着和尚。万寿寺完全毁掉后,旧址上建了供销社。万寿寺建在本村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道上,沿这条大道,相距四里就有一座寺院。”白令开老人说,“重修万寿寺碑刻原来不在村里,我20来岁上,发了一场大水,把我两个爷爷的门前冲开一条大沟。爷爷找了几个年轻人把石碑抬过来,在门前修了水口。当时我也参与了。”

白令开老人所说的水口处,如今住着白正秋一家。白正秋今年62岁,村信奉“佛爷蘸”,每年二月初九都要组织善男信女过庙会。他说:“我是会头,会头是上辈一辈辈传下来的,供奉的佛爷正是万寿寺的大佛。”20年前,白正秋在村子水口处盖房,挖出了三块万寿寺的石碑,还有碑帽和龟趺等。房子建成后又填回去了,他说,“从这儿起,家里就不安生了,经常有文物贩子找上门,要掏钱买这些东西。咱是行好的,不但不能买卖寺院的东西,还应该保护它们。”白正秋的老伴白杏月说:“20年前的一个深夜,过来几个偷石碑的,就在俺家墙外边挖,闹出了动静,把我们惊醒了,我们两口子赶紧出来,这伙人才跑走了。为了保护地下的石碑,俺们都没有睡过安稳觉”。白正秋说指着房后一堆半截砖说:“这些烂砖下面就是石碑,烂砖都是我倒的,起保护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枣庄86座东周古墓出土文物数千件

    枣庄86座东周古墓出土文物数千件

    2019-01-01 22:54

  • 上石河村古墓葬群出土近五百件春秋时期文物

    上石河村古墓葬群出土近五百件春秋时期文物

    2019-01-01 22:40

  • 晋代之后更是将薄葬形成制度

    晋代之后更是将薄葬形成制度

    2019-01-01 22:30

  • 有多项成果在国内外系首创

    有多项成果在国内外系首创

    2019-01-01 22:29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