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在青河县三海子遗址群发掘出大约2700年前古代游牧人群祭祀所用的盾形石板。
三海子石构遗址群位于阿尔泰山水草丰美的花海子湖畔。这里有被考古学家称作“欧亚草原上最大太阳神殿”的花海子十字轮辐状石围石堆遗址以及散布其间的各类精美鹿石。由于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这里的部分遗址正面临湖水的侵蚀,因此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阿勒泰地区文物局和新疆青河县文物局组成的考古队正在此处进行保护性发掘,以抢救这处珍贵的遗址。
在此次发掘中,考古队员在位于花海子北部湖边的一个遗址发现了许多叠放的五边形盾形石板,其中发现一块表面刻出图案,上部中间为圆形,圆形周围有排列整齐的人字纹。
“这种五边形的图案以及上面的纹饰,与很多鹿石上所刻的盾牌图案非常相似,”参加考古发掘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吕恩国研究员说,“这种带刻纹的盾形石板是首次发现,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因此考古队初步判断这是一种石质的盾牌。
同时,负责这次考古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郭物认为,战斗中使用的盾在这里已被神圣化和礼仪化,,在高等级的祭祀过程中,应当作为一种特殊的祭祀用品使用,同时具备“驱邪、避凶、防害”的多重作用。
有意思的是,现代萨满的身上也挂饰小型的盾牌作为法器,说明这种习俗和传统源远流长,其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一千纪早期的阿尔泰地区。
三海子地区同时也是世界上三大鹿石文化圈的交汇处,欧亚草原古代流行的鹿石以及混合型的鹿石在这里都能发现,此次考古队还从湖水中打捞出一通保存完好的头冠状鹿石,展现了极为精湛的雕刻水平。
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的林梅村教授等学者认为,三海子遗址群可能是大约公元前8世纪左右开始称霸萨彦——阿尔泰草原地区的独目人留下的遗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