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四川汉墓群揭面纱:陶俑穿低腰裤随葬摇钱树(图)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4 08:32 我要评论( )

汉代“时装”有多潮?陶俑穿着“低腰裤”。昨天,随着广汉落经村汉代墓群初步发掘的成果公布,广汉地区史上最大规模的汉代墓群揭开神秘面纱。随着栩栩如生的人物俑一起出土的,还有青铜摇钱树残枝、动物俑等等。墓群时间跨越西汉到东汉,这在整个四川范围

四川汉墓群揭面纱:陶俑穿低腰裤随葬摇钱树(图)

  汉代“时装”有多潮?陶俑穿着“低腰裤”。昨天,随着广汉落经村汉代墓群初步发掘的成果公布,广汉地区史上最大规模的汉代墓群揭开神秘面纱。随着栩栩如生的人物俑一起出土的,还有青铜摇钱树残枝、动物俑等等。墓群时间跨越西汉到东汉,这在整个四川范围内都比较罕见。
  随葬品丰富陶俑穿着“低腰裤”
  落经村墓群位于广汉市三水镇落经村。今年6月,为配合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建设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广汉市文物局、广汉市文管所等单位,对工程点进行考古勘测。昨天,落经村汉代墓群初步发掘成果公布。
  墓群范围大概有20万平方米,,38座墓葬。汉墓随葬品非常丰富:真实大小的鸭子俑,像在摇摆着肥大的身子,眼睛、嘴巴、脚蹼清晰可见。一个60厘米高的跪俑,身材丰腴、手提裤子、臀部半露。“可惜头部缺失,应该是个乐俑。”参与发掘的省文物考古研究员刘化石告诉记者,唐汉时期民风开放,穿戴“奔放”也可以理解。还有的随葬品与日常生活有关,“在一个夫妻墓穴里,有抚琴俑等玩乐器具,有案、盘等宴饮物品,有马、车等出行模具。”刘化石说,用现代的话说,那就是“吃喝玩乐一条龙”。
  摇钱树露底:墓主起码是个乡绅
  此次考古的亮点之一,是在8座墓穴里都发现了摇钱树残枝。
  记者看到,这些锈迹斑斑的残枝上有龙、虎、象、鹿、羊、避邪、玉兔、蟾蜍等与神话相关的形象,生动形象,保存完整。
  刘化石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先后出土过十几棵较为完整的摇钱树,而这些残枝很有可能拼成一棵完整的。摇钱树是东汉及三国时期流行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特色文化现象,在当时也只能是达官贵人和豪强门庭才配拥有。而这些墓葬中,大型墓葬长度超过10米,有家族墓、夫妻墓等多种类型,结合丰富的出土物品判断,“应该是较为有地位的人家,里面起码有乡绅级别的人。”
  墓群跨两汉四川范围内属罕见
  “能够肯定的是,落经村墓群的墓葬年代涵盖西汉中期、新莽时期至东汉晚期。”刘化石介绍,这在整个四川范围内都比较罕见。墓葬形制演变序列明显,揭露了广汉地区西汉土坑墓向东汉砖室墓的转换过程。此次发掘发现墓葬较多,出土物丰富,为研究汉代经济文化发展、推动汉代广汉郡、雒城的研究提供了丰富材料,也为蜀道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落经村墓地发现大量西汉中期至东汉时期的墓葬,说明该地区为人类生活的重要聚集区,周围应该有一较大的人类居住地,为我们寻找当时人们的居住区及手工业区提供了重要线索。”华西都市报记者许冬琳摄影郝飞
  发现另一处

  汉代陶窑遗址首现“祭祀坑”
  2013年8月底,为配合成兰铁路建设施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广汉市瓦店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挖掘,昨天也公布了发掘成果。
  从出土的大量残破砖瓦分析,这里应该是汉代某个烧制陶瓦的作坊,而发掘区所在地应是掩埋废弃陶片的地方。汉代多出土墓葬,类似此次发现的制陶作坊遗址较为少见,丰富了汉代四川地区手工业考古的资料。而同时发现的“祭祀”遗迹更是全国首例。
  昨日的考古现场,除了大大小小的灰坑、土沟外,记者还看到有11个长方形坑,分两行整齐排列。工作人员冉宏林介绍,从废弃的大型板瓦和精致的卷云纹瓦当来看,作坊产品供应的对象似乎非普通民众。而11个长方形坑的发现,则是四川乃至全国首例,“这些长方形坑分南北和东西走向,奇特的摆放方式可能和制陶的某些祭祀仪式有关。”华西都市报记者许冬琳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四川成都发现汉代乡村遗址

    四川成都发现汉代乡村遗址

    2019-01-01 20:06

  • 并在该区域首次发现了汉墓

    并在该区域首次发现了汉墓

    2018-12-30 13:10

  • 四川发现清代碗墓

    四川发现清代碗墓

    2018-12-30 10:40

  • 四川工地掘出汉古墓

    四川工地掘出汉古墓

    2018-12-30 10:18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