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石渠发现吐蕃时期石刻群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4 08:14 我要评论( )

9日从石渠县唐蕃古道考古新闻发布会获悉,经过三年的调查,考古工作者陆续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境内新发现规模宏大、分布密集的吐蕃时期石刻群,填补了青藏高原东部唐蕃古道研究重要资料的空白。 烟角村石刻 须巴神山石刻拓片。 发现 1000多年前工匠石上刻

9日从“石渠县唐蕃古道考古新闻发布会”获悉,经过三年的调查,考古工作者陆续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境内新发现规模宏大、分布密集的吐蕃时期石刻群,填补了青藏高原东部唐蕃古道研究重要资料的空白。

烟角村石刻

须巴神山石刻拓片。

发现

1000多年前工匠石上刻佛,留汉文“签名”

距今1000多年前的石渠县,正值枯水期,寒风呼啸……金沙河河道上裸露出了几块大石头,从长安远道而来的汉族工匠杨二正在石头上凿刻佛像。完工后,他在这幅典型的吐蕃风格的佛像下,用汉文刻写了“楊二造仏也”(异形字“仏”,同“佛”)。

2013年早春,这历经千年风雨的5个字在考古专家的慧眼甄辨下,重见天日。和这几个字一起被发现的,是我国藏族地区规模最大、最为密集的吐蕃时期石刻群。

昨日,国内多名重量级考古专家联合宣布,这批石刻群位于石渠县以东雅砻江流域,根据古藏文题记,雕刻于8世纪至9世纪初。这一发现确立了唐王朝和吐蕃王朝之间另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就在石渠境内。

文成公主进藏石渠或是唐蕃要道重要连接点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流传千年,藏文献中也有明确记录,但文成公主进藏路线和唐蕃古道走向多年来始终没有定论。我省石渠县新发现的这批规模宏大、分布密集的吐蕃时期石刻群,或为唐蕃古道走向提供新资料。

新发现的唐蕃石刻群位于石渠县洛须镇白马神山、长沙干马乡须巴神山及嘛呷乡烟角村,今年5月由故宫博物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文物局等考古科研机构联合进行了细致考古研究。

“飞鸟、头戴三叶冠佛像、古藏文汉文双语题记,都出现在这批石刻中。”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谢继胜介绍,须巴神山石刻群的发现尤为重要,根据古藏文题记,能够判断雕刻于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即8世纪末至9世纪初,晚了文成公主进藏100年左右,也是研究吐蕃佛教美术重要的资料。

新发现的石刻群位于石渠县雅砻江流域的长沙干马乡和该县金沙江流域的洛须镇,保存状况良好,题材丰富,包括五方佛、大日如来像、菩萨像、度母像、古藏文题记等,基本是吐蕃时期流行的典型题材和内容,图像特征基本符合吐蕃时期的典型风格。须巴神山石刻群的发现尤为重要,根据古藏文题记,能够判断雕刻于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即8世纪末至9世纪初,是研究吐蕃佛教美术的重要资料。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王婷介绍,此次石渠县新发现的吐蕃石刻群数量多、题材丰富、价值高、保存状况良好,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中须巴神山石刻群能够进行准确断代,是研究该时期佛教艺术的重要遗存。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院罗文华表示,,新发现的吐蕃时期石刻群为唐蕃古道走向和路线的考证提供了新的资料,也为研究吐蕃时期佛教史、佛教艺术史、唐和吐蕃关系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石渠的考古发现并不是孤立的,未来我们将把现有的发现放到河流流域以及大的交通线中进行考察,期待有更多的发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2019-01-01 22:58

  •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2019-01-01 22:49

  •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2019-01-01 22:46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