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船遗物不多,疑为多次受冲击丢失
听说要去看古沉船,考古志愿者们都兴奋异常,11月30日10时准时赶到了偃师市首阳山镇义井村村口。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隋唐研究室张如意老师已在发掘现场等候。“经过最近两周的发掘、清理,船的全貌更加清晰了。”张老师指着深陷在河道里的古船介绍。
确实,与上次相比,整条船的面貌更加清晰,各个船舱也都被清理干净,现场十几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
有人背着“药箱”往船上喷药。张如意介绍,在发掘过程中,船一直裸露在空气中,时间长易引起脱水干裂,因此正在喷洒的是一种防脱水的药水,用于保护船体。
有人拿着工具将船舱里的青膏泥一块块切割、编号、装箱。张如意介绍,这是在为古船的搬迁工作作准备。由于此船的发现意义重大,按照市文物部门的计划,在发掘工作结束后,会对古沉船进行整体搬迁。而为保持古船的原貌,所有和船有关的东西都将被打包,船舱里填满的青膏泥也不例外。
经过最近两周的发掘,船舱内有没有出现啥宝贝?张如意略带遗憾地说,工作人员对船上的14个大小船舱进行了清理,但所存遗物不多,仅有一些破碎的瓷片等,被大家寄予厚望的两个生活舱里都是青膏泥。
这么大一条船,是如何沉入河道的?又为何只有很少遗物?张如意推断,从规模和形制看,此船应该是货船,沉入河底后,受较大水流冲击,形成的漩涡将船舱内的东西都冲出来,而船舱最终被青膏泥填满。“但这些都只是推断,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考古发掘、研究。”张如意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