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内的灯具
在国道324线丰泽区城东段附近北迎宾大道拓改工程的一处工地,几名工人施工中挖到三座明朝古墓,发现两块断裂的墓志铭和一些随葬品。文物专家现场勘查后认为,其中一墓室的墓主为邱敬可,曾当过一任江西瑞金县尉。
三个墓穴位于一座小土堆上方,距离地面约3米高。墓穴口呈拱形,宽度约1米,深度约3米,,一旁散落着施工挖掉的不少墓砖。最左边的墓穴内依稀可见早已腐朽的棺木、破碎的尸骨和两个陶制的小酒杯,中间墓穴空无一物,最右边的墓穴则挤满了土。
在现场查看的泉州海交馆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傅恩凤说,三个墓为比较常见的明朝糖水灰墓,从目前的信息看,可暂推定三墓并无关系。此外,从墓志铭可看出,最左侧古墓的墓主为邱敬可,曾当过一任江西瑞金县尉。
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介绍说,闽南一代的明朝墓制一般比较简单,即墓内壁四周裹着糖水灰,内有墓志铭。除了死者的衣物衣饰外,陪葬品非常简单,一般为当时商店所售卖的陶制酒杯和烛台等冥器,“若死者为男,可能有砚台等陪葬品,若为女则是铜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