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被擅自挖掘的大连青铜时代遗址现场
编者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改造的不断加速,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更加频繁地出现,并有不少文物在现实中遭到破坏。近日,大连一处青铜时代遗址遭到建设施工的破坏,施工现场陶片散落。部门求证落实,此处工地在施工前并未向市区文物部门申报,文保部门也无法以抢救性考古的措施来减少损失。当考古发掘遭遇经济开发,该谁为谁让路?在城市的现代化改造中,二者如何找到一条共存之路?
【近期事件】
大连3500年前青铜时代遗址遭破坏
一处3500多年前的青铜时代遗址,被挖出一个2米多深的大坑,被挖开的土层中随处可以看到火烧土的痕迹以及散落的陶片……这是12月6日,连历史文化志愿者保护团队志愿者一行人,在大连甘井子区甘井子街道海茂村附近所见到的一幕。
【案例回放:文物考古频遭工程施工挑战】
案例一:福州闽越国古都遗迹
闽越王都遗址出土的特色瓦当
地铁施工发现2200年前闽越古城遗迹
一番考古发掘竟揭开了距今2200年的闽越古城遗迹的神秘面纱,这一发现对研究福州建城史具有重大意义。得以推断是西汉时期闽越古城遗址,来源于目前出土的文物和各类遗迹。其中,考古队员发现的一堵堪称完好的汉代砖墙,意味着早在2000多年前,,福州就有了建城的历史,自此之后,这里始终是福建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上千件文物中的瓦当也证实了古城中存在宫殿的推断。
考古队接退场通知 网民呼吁地铁延期
按上级安排,屏山地铁站考古将在11月30日截止,届时考古发掘不管进行到哪里,都将全部中止,还没有发掘的部分遗址,将不再发掘。眼看着古城遗迹发掘无法继续,人们紧张的心也随之显露无遗。11月5日晚,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高健斌直接在微博上向福州市政府喊话: “要求考古工作必须在11月30日结束的命令,有什么依据?”该微博被转发了上千次,网上舆论一边倒,网友们纷纷呼吁福州地铁工期延缓,为遗址保护和文物挖掘让路,因为“地铁迟早会有的,而闽越古城遗迹一旦被毁就再也不会有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